爱我中医中药之:肉桂(-4-28)
——作者:元平
肉桂,樟科樟属多年生常绿中等大乔木,树高12-17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白色,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肉桂又名:中国肉桂、玉桂、牡桂、菌桂、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平安树等;肉桂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园林绿化和经济树种之一,在园林绿化方面,主要用于城市绿化、防风、挡沙,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管理、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肉桂适宜种在园地作为遮挡阳光的树木,也宜矮化盆栽,置于居室内作为观赏摆设;面对青绿而少有*叶的肉桂树,使人有一种特别清新的感觉;深秋和冬季,树木大多干枯或落叶,而肉桂树却鲜有落叶,依然郁郁葱葱,没有鲜艳斗丽的花朵,只有永远含苞待放的花蕾,使然赏心悦目。
肉桂枝、叶含芳香油,出油率高在0.8-1.7%之间,用于香料及医药工业;肉桂油的性质温热,可驱寒、可帮助由伤寒导致的高烧尽快退烧;对于女性体寒痛经、肢体疼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血管,促进血液的流动,起到降血压和预防吸血虫病的发生;果核含脂肪,可供工业用途;肉桂的树皮常被用作食用香料以及烹饪材料等。
肉桂原产我国,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世界上印度、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分布。
肉桂她在我国是一位重要的常用中药:《本草经集注》、《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珍珠囊》、《医学启源》、《用药心法》、《纲目》、《局方》、《金匮》、《景岳全书》、《普济方》、《圣惠方》、《圣济总录》、《姚僧坦集验方》、《方脉正宗》、《肘后方》、《千金翼方》、《普济方》、《万病回春》、《外科全生集》、《千金方》、《药对》、《本草经疏》、《本草通玄》、《得配本草》、《本草求真》、《药典》、《藏标》、《桂药编》、《湘蓝考》、《基诺药》等多有记载。
其性味:辛、温,无*;归经:归胃经、脾经、肝经、肾经;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注意: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肉桂是有故事的:相传,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曾服用肉桂治好咽喉症——西施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可是正当她为吴王演唱《梧叶落》时,却因咽喉疼痛无法演唱,虽御医也没能治好。
后一民间中医仅用肉桂单方治好了西施的病——药方乃肉桂一斤,西施先嚼了一小块肉桂,感觉香甜可口,嚼完半斤,疼痛消失,进食无碍,大喜;后御医求教名医,名医答曰:西施之患,乃虚寒阴火之喉疾,非用引火归元之法不能治也,肉桂用于治喉间痈疮,正是巧用肉桂属性。
唐.宋之问.有诗云: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吴文英.《古香慢.赋沧浪看桂》云: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胜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翦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
后注:肉桂、月桂、桂花三者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区别;只是古往今来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混淆,其实她们是三种不同的物种;又如芦苇、白茅、荻三者亦然。
(作者简介)
元平,生于50年代初,是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为此我深感荣幸与自豪。胜利得来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老了,不回避老,活到老学到老,做能做的,做该做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岁月沉淀了心香一片,山河展示出最美的模样,不为写作,只因最真的情怀;不为迎合,执笔那一处本我。
文
元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