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老茶客说的工艺香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某次在朋友那喝茶,遇到一泡前后度大反转的坑涧肉桂。

刚开场,平平无奇,只感觉这是做青发酵和焙火样式都中规中矩的岩茶。

但朋友说,先别急,那是落坑的正岩肉桂,先喝过三道水热热身再说。

果然,茶过三巡,一股似桂花般的香气,从茶汤内挣脱出来。

初闻是花香,再闻就快速变成锐利的桂皮香。

其变脸速度之快,堪比川剧变脸功夫。

可见,有的岩茶,并不是那么好懂。

至少在刚刚开场时,就像紫霞仙子说的那番话,能猜中开头,未必能猜得着结局!

所以,听到有人斩钉截铁地评价岩茶,称前三冲都是工艺香,后三冲成了山场香时。

一看对方这副一口唾沫一口钉的架势,麻花就知道,他这番话断言太早。

因为喝岩茶时,一泡茶的风味表现拥有无数种反转可能。

一口咬定,着实不妥。

《2》

剪开泡袋,准备泡岩茶。

凑近开口,袋内干茶条索们齐齐发散出来的,是一股植物蛋白被烘烤过的气息。

类似焦糖香、烤坚果香、焦糖布丁香、烤瓜子香……

这股浓郁、明快、馥郁的干茶香,是岩茶留给人的初印象。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未尝其味,先闻其香。

等到烫壶温杯后,将干茶趁热投入留有余温的盖碗内,轻摇盖碗。

借助热气的氤氲,干茶香气浮动。

此时仅需揭开一个小口,便能闻到浓浓的干茶香。

闻香检查,确认没有异样,没有返青味、酸味、焦味等糟糕状况时,就可以正式泡茶。

快快地,冲入沸水。

干燥条索在触碰到热情澎湃的沸水时,会发出嗤嗤嗤的饮水声。

同时,被滚烫沸水的热气一烘,茶香激发,四周空气内顿时溢满茶香。

拨开火香、焦糖香组成的迷雾后,岩茶本身的茶香、茶味得以显露头角。

不论花香、果香、奶油香,还是木质丛香,是骡子是马,总要拿出来溜溜。

毫无保留,一览无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出现在盖香上。

只一喝,就尤为分明。

《3》

和品种香、山场香相比,岩茶的工艺香往往会抢跑那么几步。

在刚开始喝茶闻香时,一马当先,锐不可当。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

因为,岩茶工艺香的产生,是后天形成的。

尤其是武夷岩茶在焙火之后,历经高温焙火淬炼得来的炭火香、焦糖香等。

它们的来源,离不开外部的作用力。

所以,此茶香拥有这样的共同特征——刚开始时比较香,随后会越来越淡。

新茶刚下焙时,条索们会齐齐发散出浓郁的炭火香。

去茶农的炭焙坊参观时,还没跨进大门口,隔着长长的走廊,也能闻到这股在焙茶时独有的炭火香。

等焙茶结束,这股初闻稍微浓烈的炭火香,会日趋温和。

随着火气渐渐褪去,等到褪火完成后,岩茶本身的茶香茶味便不会被呛人的烟火气遮掩,而是尽情释放出它的茶香魅力。

要是说,一款火功焙得极高的岩茶,在时隔半年一年后,仍旧是一股浓郁过头的炭烤气息,始终不见茶香身影。

那说明,这款茶一早就被焙死了,不值得再花心思等待!

等到泡茶喝茶时,岩茶的工艺香,也是呈现递减趋势。

沸水泡茶,倒出茶汤后,趁热揭盖闻香。

热闻时,焦糖香/炭火香等最是浓郁。盖上稍冷后再去闻,香气就变了,常常被花香果香等占据主场。

随着多次冲泡后,有时是刚泡过两三冲,有时是到了四冲五冲后,岩茶因焙火而产生的独特香气,逐渐式微。

当然,如果一泡岩茶从始至终没有焦糖香等焙火痕迹出现。这样的邪门事,原因有二。

一是茶叶本身吃火不多,火焙得极轻,甚至都没有焙火。

二是放置时间过长,焙火气息褪尽。

喝到这样的茶,会让人拥有一种喝陈年熟普的错觉,根本不像岩茶!

此时,唯有及时复焙,或者再轻轻炖一遍火。

才能让一款陈茶(原料底子好,储存到位,没有返青变味,只是彻底没有火气),重新在“火”的助力下,焕发第二春!

《4》

山场香,是很多茶客喝岩茶时的疑难点。

说白了,就是喝不懂。

甚至,在一众新手茶客眼里,总觉得喝几口茶就能分辨出一泡茶的山场位置,这实在太玄乎了。

按这样,这舌头就太厉害了,堪比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话糙理不糙,这番话其实没说错。

即便喝岩茶的经验再丰富,也很难定位到具体山场位置。

那些自称喝一口茶,就能喝出准确小山场的人,基本上不是神仙,就是神棍!

不过,具体小山场位置,虽然无从猜测,但只要多喝茶多对比,猜准大方向的难度并不大。

因为正岩茶与非正岩茶,茶汤刚一尝进嘴巴,直观差别就大。

正岩山场内,温光水气土综合条件优越,自带得天独厚的风化岩碎屑优势,能生出格外醇厚饱满有内容的茶汤质地。

哪怕是小小喝入一口茶,都能抿出滋味。

如此层次分明,滋味饱满的茶汤,是外山茶远远不能比及的。

再加上,同样是正岩茶,坑涧茶与岗上茶的区别同样很分明。

坑涧茶,多岩隙渗水,涧水水系丰富,两旁是高大的岩壁负责遮阴,半阴半晒,日照时长适中,小气候环境清凉。

如此自然优势下,更利于形成香气细幽,浆感明显,滋味醇厚饱满的茶汤风味。

而岗上茶,可以近距离接近景区内部风化岩表面剥落的岩石碎屑,再加上,四周地势相对开阔,光照更充足。

产出来的茶香气更奔放馥郁,落水香更持久,汤感更多几分犀利感。

就好比,马头岩开山坪、猫儿石等山场的肉桂,作为典型的岩上茶,和一众正岩坑涧肉桂相比,风味路线截然不同!

《5》

山场香,包含在岩茶的山场特征当中。

大致了解过山场特征后,不难看出,开头提的那番话错漏多多。

岩茶的山场香,不可能是最后三冲才表现出来,而是贯穿一泡茶味的始终。从头道茶,到最后的尾水,都没有缺席。

只不过,在刚开始喝茶时,喝茶者的注意力容易被焦糖香、炭火香等夺人耳目的香气吸引。

等到后来,工艺香逐渐淡去后,岩茶本身的品种香、山场香等,才会愈发清晰分明。

以至于在很多老茶客眼里,山场香总是要到尾水阶段才清晰。

好比深秋的寒菊。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等到一切外加光环都淡去后,正岩好茶的魅力才会格外凸显。

岁寒而知松柏后凋。

多次冲泡,茶味不淡,韵味持久,越到最后,越能彰显一款好茶的优越山场出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