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夷山的牛栏坑马头岩三坑两涧中,究竟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40.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为了让武夷岩茶里的网红品种——肉桂红上加红,茶农与茶商们绞尽脑汁,从牛肉、马肉,到全肉宴,再到十二生肖肉,全民皆肉,无肉不欢。

刷遍了各大山场,他们又想在树龄上做文章,既然有身价倍涨的老丛水仙,敢不敢出一款“老丛肉桂”叫嚣一下市场?

他们自然是不敢的!老丛意味着60年以上的茶树,哪怕现在*策放宽,起码也要有50年树龄。

推算一下肉桂的最老树龄,肉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广种植,最老的茶树不过40年,要想直接说“老丛肉桂”,坑太大,他们还不敢挖。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胆大心细的茶农和茶商们。不说老丛,说老树可以吧,40年树龄也挺老的了,可以算老树了。

《2》

到底有没有“老树”这种说法?“老树”是不是只针对肉桂而言?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跑了一趟武夷山,收集到了几种说法。

有个科班出生的茶农朋友,他的观点是:老树就是老丛,只不过是修剪过的老丛。

他认为修剪过的老丛不能称之为“老丛”,只能退而求其次叫做“老树”。

过去武夷山的水仙还没有这么鲜明的树龄之分,茶叶收购主要以等级来界定品质,比如特级、一级、二级这样,这就出现问题了,如果老丛水仙没有评上好的等级,收购价上不去,这对茶农来说得不偿失。

所以,对于水仙茶树茶农没有刻意留丛意识,为了方便采摘和管理,会对茶树进行修剪。

水仙是小乔木,放任生长能长到一层半楼房那么高,采摘时费工费钱,采茶女工畏高,大多是不愿意爬到高处采茶。

过去条件落后,采茶难上加难。就是放到现在,家里老丛茶树多的茶农一到采茶时就开始焦虑,一位吴三地的茶农说,他的老丛还不算多,每年打底需要20个采茶工,今年增加到了30人。

“我有五六千斤的青叶需要架着梯子人工采摘,光采老丛人工费就接近3万,还不算上吃住。”

老丛的修剪就像在控制它的身高,大刀阔斧,留下五六十公分的主干,如此一来,采摘是方便多了,放到现在直接可以用机器采茶了。

现在老丛水仙的经济价值提升了,有些茶农开始让那些修剪过的茶树重新留丛,水仙茶树长得快,马上又窜到了一层楼高,有良心的人会给茶客介绍说那是修剪过的水仙茶树,近几年开始留丛的,而更多的人是睁眼说瞎话,“来来来,看看我们家的老丛,墩这么大,树这么高,推算啊,有百年历史了,回头到我们厂里品尝一下这款百年老丛水仙。”

我的茶农朋友说,修剪过的老丛很容易辨认的,底下的树墩粗大且苍老,上部的树芽比较鲜嫩,上下分层明显。“即便树墩是老的,可枝叶是新的,我们采的是新枝上长出来的芽叶,做出来的水仙是没有老丛味的!”

为了区分这种修剪过的老丛,他们更愿意称之为“老树”。

这种说法是直接给了“老树肉桂”当头一棒,直接灭了“老树”与肉桂捆绑的可能。

《3》

还有一种说法,主要和树种有关。

经常有茶友疑惑:“为何只有老丛水仙,而没有老丛肉桂一说?”

这要说到水仙与肉桂的树种之分,水仙是小乔木,肉桂是灌木。乔木是纵向生长,灌木是横向生长。

站在茶山上,我们能清楚地分辨出水仙与肉桂的茶树,水仙是瘦高的,肉桂是矮胖的。

格局决定了前景。灌木的身形便决定了肉桂成不了“丛”,丛味是乔木类茶树特有的木质气息,身为灌木的肉桂怎么使劲生长,哪怕长到了三四十年也无法生成老丛水仙那般印记鲜明的丛香。

不过茶农们又觉得人家肉桂茶树长这么几十年不容易,做出来的茶确实与树龄小的有区别,既然称不上“老丛、高丛”,命名“老树肉桂”倒也能提几分身价。

好吧,我们姑且先接受这种“老树肉桂”的说法,但是针对频繁出现在市面上的“老树肉桂”,我们需要质疑!

据我们了解,在武夷山这样留枝三四十年的肉桂茶树少之又少,因为灌木类茶树生命力有限,超过年岁便会有衰老迹象,一般在8-10年间会进行一次重剪,可维持茶树的生机勃发,也可保证肉桂茶的辛辣与烈性。

那么,经过重剪的茶树做出来的茶能称作“老树肉桂”吗?

麻花觉得不能,如同修剪过的老丛一样,老壶装新酒,喝到的还是新酒!

《4》

更有一种离谱的说法:没做出香的肉桂可以叫“老树肉桂”,改个名字即可变废为宝。

What?真令人震惊,如此“聪明才智”怎么不用在研究制茶上面!

吴三地的茶农朋友跟我们聊起他家的留枝肉桂茶地,有十亩之多,他面带遗憾地说,“今年我要把大部分留枝肉桂茶树剪掉,最多留个5亩地。”

他的这片肉桂是不经意间留枝的。当时的岩茶行情不好,他把茶树种下,便离开武夷山外出打工了。家中父亲年迈,无法照料修剪茶树,便任其生长。

他给我们看了手机里的照片,没想到,留枝的肉桂茶树也能长挺高的,就是枝干不如老丛水仙粗大,感觉整株茶树有些弱不禁风。

近两年他回来做茶,发现这十亩留枝茶树做出来的肉桂香气弱,特征不明显,缺乏卖点,他觉得特别惋惜,“真是没人喝得懂这种肉桂,无人欣赏,便没了价值,所以要把这留枝的茶树剪了。”

这个现象启发了做茶人,他们把那些做坏了没做出香来的肉桂定位为“老树肉桂”,还整了一套营销说辞:“这是武夷山最早一批种下的肉桂树,一直都没有修剪,有接近40年树龄,香气不高,重在汤水绵柔,有特殊的老树味”。

老树味,谓何?

大约就是“无味”吧!

《5》

还有一种就茶论茶的说法,今年这肉桂做出了老树味,就可以叫老树肉桂,明年做不出这个味,就要把“老树”这个帽子摘了。

这个说法咋一听挺严谨,经不起细究,因为“老树味”概念模糊,可自说自话,浑水摸鱼。

针对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老树肉桂,大多茶农和商家没办法给出准确的定义和描述,专业人士严谨,更不会轻易给出定论。

在经过多方询问与求证,我们认为“老树肉桂”更偏向是一类产品名,它们的特征是香气平淡,桂皮香弱,汤水绵柔、顺滑,可能会伴随着一种青涩不熟的味道,被茶农茶商引导演绎成特殊的挂满青苔的“老树味”。

其实,肉桂的树龄卖点并不合理,毕竟肉桂茶树要重剪,要能出高香,有辛辣浓烈感,而那些上了年龄的茶树会让茶性变得柔和,给人雌雄难辨的错觉,反而不伦不类。

关键是,如果让“老树肉桂”成功上位,又给茶农和商人们指明了一条投机取巧的卖茶途径,而对茶客和消费者来说,真是一坑未平一坑又起!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