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夷岩茶春茶记人有多大胆,牛肉就有多高产 [复制链接]

1#

麻花寻常日常必备行程:逛天心村和三姑。

这闲逛,也有好处,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个性迥异的茶友,邂逅几个志趣相投的茶农……反正,比较轻松惬意。

逛到红袍街附近,找了相熟的茶农,先叙叙旧,顺道再预定今年要的岩茶品种,为茶友们期待的岩茶十二金钗5.0版本,先做好预备工作。

(每年挑茶,当属十二钗最操心。)

麻花才做坐下歇脚,茶农泡了一款老丛水仙的姐妹款——高丛水仙。

虽说高丛不及老丛有魅力,但聊胜于无,有好茶喝,怎能不心甘情愿?

这茶还没喝两水,店里来人了,茶农忙着接待。

一看对方这行头,就知道是个茶掌柜,到武夷山来淘茶的。(别问麻花为啥,你们多到武夷山几次,就能发现端倪,我就不剧透咯。)

麻花这八卦的小精神瞬间抖擞,喝茶都不淡定了。竖起小耳朵,认真听他们对话呢。真别说,一开口,麻花就听到了一个雷人的消息。

“老板,你们这儿有什么好茶。牛肉有吗?”

(瞧,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这个性我还挺欣赏,可惜问错茶农。具体原因,下文解释。)

“牛肉,我们家没有。”茶农脸黑了一黑,也没过多解释。

“连牛肉都没有啊,你们家确定是卖正岩茶的?”

(!

#¥%……这下,麻花都词穷,没有牛肉就没有正岩茶?这是什么逻辑。)

话不投机半句多,寒暄了几句,茶农便打发他们走了。

末了,继续和麻花喝茶。

此处该提出一个问题:店里没卖牛肉,就等于没有正岩茶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的正岩茶,只是一个区域的划分。

正岩包括的山场,那真是多了去了。最具代表性的,是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

除此之外,还有三仰峰、莲花峰、竹窠、大坑口、马头岩、鹰嘴岩、青狮岩等山场。

这些山场划分给茶农,也是有规律的。

比如,在慧苑坑有地的茶农,就不可能在牛栏坑也有地,要做到雨露均沾嘛。

若是全武夷山的好山场都让一家占尽,那后果太美,我不敢想。

如麻花认识的这位茶农,属于慧苑组,主要山场在慧苑坑,主营水仙茶,如高丛水仙和老丛水仙等。

只是,这牛栏坑肉桂嘛,还真没有!你让他上哪儿给你弄到牛肉?难道是变魔术来的?

难怪茶农听到对方问是否有牛肉,这脸上就挂不住了。这尴尬程度,堪比你问茶农:“你觉得那***家做的茶,怎么样?”

你是回答他家的茶好,还是不好?只能以“呵呵”结束话题。

喝岩茶非牛肉不可的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武夷山,在福州也不胜枚举,甚至更夸张。

你在榕城买茶,只要有卖岩茶,你走进去,问掌柜:“你们这儿有牛肉吗?”,多数掌柜都会对你露出慈祥的笑容:“牛肉,有啊,你要买多少?”

而且,茶掌柜还能给你搞出许多花样,“牛*”,“牛**”等名称,让你惊叹!

此时的我们,俨然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每每遇到此情景,麻花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牛肉现在的盛况正好——人有多大胆,牛肉就有多高产!

甚至有的掌柜,吹牛不打草稿,吹嘘自己的牛肉量很多,亩产好几十斤呢,你要多少就能给你多少。

呃……亩产好几十斤,肉桂又不是超级水稻。如果真成了超级水稻的高产,牛肉也未必有今天的地位和价格。

要是说亩产好几十斤的茶青,我还是信的。

牛栏坑肉桂,天生自带热搜体质,隔三差五就露个脸,时不时用天价刷个屏。

在过去,制茶技术还没有如此高度发达时,牛肉年产才三斤二两呢。现在牛肉年产千斤出头,已经算很多了。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牛栏坑最多的坑主一年也就顶多来斤牛肉(我好像透出内幕了......)。

但在买牛肉时,还是奉劝各位擦亮眼睛,若是买到了山寨高仿的牛肉,那真是肉疼,毕竟这些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茶。

那我们如何才能买到正宗的牛肉呢?

这个技能,另文再表,等到牛肉即将上市前,麻花教各位一招,保准能买到正宗牛肉!

此次武夷山寻茶,麻花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喝牛肉的人越来越多

二、牛肉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但真正在牛栏坑有一亩三分地的人,少之又少。而牛栏坑真正能种植肉桂的土壤,屈指可数。

僧多肉少,才是牛栏坑肉桂身家百倍的不二法门。

牛栏坑可谓寸土寸金,如今能分到这块风水宝地的茶农,算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有金山银山吧。

我等之辈,只有花钱喝牛肉的份咯!

话说,那位永远卖不完牛肉的茶农,是不是该低调些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