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天上的无根之水,总有归处。
哗啦啦的下过一场雨后,泥土湿润,远山朗润。
抬眼远看,天色如浅黛。
远处的风景,像罩了一身碧色的香云纱。
嗯,就是那种做旗袍比较贵的料子,适合给夏天制衣裳。
话题扯远了,继续聊回“水路”。
春日雨水的归路,可化作雾、化作云。
在一杯岩茶的汤水里,同样有“水路”的说法。
在外面和部分前辈一同喝茶时,交谈间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
“这茶的水有点粗,不够细。”
“嗯,这泡肉桂的水比较顺,绵绵柔柔的。”
那武夷岩茶的“水路”,指的是什么?
《2》
“水路”的概念是啥?
指一泡岩茶经过冲泡后,呈现出来的茶汤状态,以及我们的喝茶感受。
武夷岩茶“水路”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看得到的。
二是喝的到的。
话不多说,下文逐一介绍。
一杯茶,茶汤的颜色的深浅明暗,属于外在最显眼的特征。
岩茶的汤色深浅,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武夷岩茶的汤色,不一定由焙火决定。
因为影响岩茶汤色的因素,除了焙火因素外,还包括发酵、品种,存茶时间等。
一般发酵足,发酵程度比较高的岩茶。
茶叶内部的茶红素、茶*素较多生成,相应的汤色越重。
但如果在做青的时候,发酵不到位。
在摇青不足的先天缺陷下,岩茶的毛茶泡出来往往比较淡。
甚至于,在夸张点的情况下,毛茶汤色像白开水。
对于这样的半成品,有经验的制茶师会直接把它pass。
因为这样发酵不到位的茶,很难顺利的完成下一步的焙火。
至于品种因素的影响,则很简单。
岩茶里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白鸡冠。
作为道茶的代表,四大名丛之一的白鸡冠,受到内在物质积累的影响。
茶汤颜色偏浅,呈现淡*、鹅*色。
至于存茶时间的影响,和岩茶内部的色素物质氧化有关。
部分年份比较高的陈年岩茶,冲泡出来的茶汤,要远比当年的茶颜色重。
以上的因素,对于岩茶的汤色,有直接影响。
《3》
武夷岩茶的茶汤外观,除了汤色的深浅。
还包括以下八个字内容——清澈浑浊,明亮暗沉。
拥有外在美的好茶,汤水要求清澈透亮。
而劣质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往往比较浑浊暗沉。
清,与浊相对。
岩茶汤水的清透度,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譬如,会受到制茶工艺的影响。
武夷岩茶的茶青鲜叶,在采摘下来之后,需要及时的摊晾。
摊晾不及时,会影响到鲜叶的走水。
导致下一步的做青受影响。
岩茶初制时,做青不透,会导致成品茶汤水较浑浊。
另外,在揉捻的时候,力道的掌握很关键。
岩茶的揉捻,不能太轻。
用力过轻,会导致岩茶的条索不好成型。
与此同时,揉捻也不能过重。
力道过重的情况下,会让茶叶内不少的物质析出在表面,附着在条索内。
于是在后期冲泡时,茶叶冲泡出来的汤水不够清澈、清透,反而是略微浑浊。
最后的一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武夷岩茶的焙火,一定要焙透。
唯有焙火透彻,才能让茶汤的状态,更加清澈透亮。
那说了半天,“焙透”该如何理解?
达到焙透状态的岩茶,条索内含水量极少,茶香物质进一步熟化。
通过焙火的进程,将茶叶内杂质物进一步去除干净,使得茶味物质得到醇化。
最终能够确保一款岩茶的品质稳定,形成色香味醇的独到风味。
《4》
岩茶汤水的清透度,远不止受加工因素影响。
与此同时,与品种、产区环境等,都有相关联。
插播一条冷知识。
一般情况下,水仙的茶汤往往要比肉桂更易浑浊。
这点,相信看官们之前不清楚吧。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到底,还是和水仙本身的品种特征有关。
水仙,属于小乔木品种。
肉桂,属于灌木品种。
受到出身的影响,水仙的叶片要更加肥厚,更大。
这样的叶片构造,增加了水仙的做茶难度。
做青难度相对更大,揉捻程度更不好把握。
于是,在技术没有完全精进的情况下。
武夷水仙做出来的汤水,要比肉桂更容易浑浊。
另外,岩茶汤水的清透度,还与产区环境相关。
正岩景区内出来的岩茶,土壤含养分丰富,多砂砾质。
整体的土质,比较干净、疏松、方便植物根系透气。
所以,采用正岩山场原料制成的岩茶,汤水的清透程度更佳。
至于说洲茶(冲积土)、或者*土/*泥山种出来的茶。
受到原料内质积累的影响,更易有浑浊感。
《5》
岩茶“水路”的另一大板块,是茶汤质地。
之前和一位在云南做玉器的朋友喝茶。
他半开玩笑的提,从前只知道翡翠看质地,不知道连茶汤也讲质地。
其实岩茶的汤水质地,理解并不复杂。
喝一杯岩茶,认真的感受茶汤带给味蕾的体验。
个中滋味,包括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是茶汤的细腻度。
细腻对应的是粗糙。
刚刚剥壳的水煮鸡蛋,可以称细腻。
而水果摊上看起来怪异不堪的水果——释迦,表皮看起来很粗糙。
而岩茶汤水的细腻,包括香气要清晰细致,滋味要细腻多变。
茶香清晰,闻起来恬淡雅致是好茶的表现,符合师出名门的要求。
而如果一款岩茶,闻起来香气太冲,茶汤不落水。
那么,这就属于香气较粗的表现,像劣质香水给人的感觉。
而茶汤滋味细腻的岩茶,细啜一口,韵致悠长。
喝茶的感觉,像是在小口的吃杏仁布丁。
与之相反的是,茶汤质感太粗,茶汤内有颗粒感。
品尝起来,嘴巴里有“沙沙”的感觉,带些许杂味。
第二,是茶汤的顺滑度。
顺滑,这是麻花在之前写品鉴时,常用到的词汇。
汤感顺滑的茶汤,喝茶的感觉像在喝牛奶。
丝丝滑滑的,舌面没有感受到任何的阻碍感。
滋味绵柔,顺口,不涩不燥。
往往喝到这样的茶汤,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温柔体贴的感觉。
一杯风味上好的茶,整体滋味正如这般内敛悠长,风味缓缓释放。
与之相反,顺滑程度不好的岩茶。
喝起来的感觉,易麻嘴,易生涩,易发酸。
总而之,喝茶享受的过程一点都不顺。
第三,是茶汤的醇厚度。
醇厚度,指的是茶汤的内容物。
根正苗红正岩山场的,经过老师傅精心做青、焙火的岩茶,茶叶内在物质丰沛。
冲泡出来的茶,如同米汤那样。
胶质含量高,滋味层次丰富。
与平淡普通的白开水对比,这样内质丰沛的茶汤,更加有咀嚼感。
而如果是实力不足,内质欠缺的岩茶。
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较寡淡,没有厚度!
它的内质,一尝就能探到底,完全没意思。
《6》
水的路,淅淅沥沥落下的,称雨。
潺潺往前流去的,称溪。
湍急奔涌向下的,称瀑布。
自然界的水路,是有形的。
而岩茶汤水内的“水路”,更多的靠主观感受。
一杯晶莹剔透,茶香袅袅的茶。
眼观之,成色。
品尝之,得味。
赏茶汤,尝滋味。
多观察,多感受,自然能领会岩茶的“水路”,究竟为何解!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