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老茶客常说的正岩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圈内,经常能听人提起坑涧茶的说法。

欸,奇怪,坑涧茶又是一种什么茶?

其实,那是一类岩茶山场地形的统称。

只要产自XX坑、XX涧的茶,都属于坑涧茶。

再将范围扩大一些,只要是正岩内小气候环境清凉的山场,里面产出来的岩茶,也可以归入坑涧茶统筹内。

牛栏坑肉桂、慧苑坑水仙、流香涧肉桂、倒水坑肉桂、水帘洞水仙、桃树窠肉桂等,这些坑、涧、窠、洞、窝之类的山场,大致都能列入正岩坑涧茶的统称里。

不过,在很多新手茶客眼里,坑涧茶是个陌生概念。

坑涧茶有什么特色?正岩坑涧茶好在哪里?如何辨别坑涧茶的真伪……

这一系列的问答题,这篇且来捋一捋。

牛栏坑

《2》

一、坑涧茶的标准写照是什么?

这一切得从“坑”的成型说起。

地形地貌里,天坑、地坑、土坑等都属于天然下沉凹陷。

岩茶山场当中的“坑”,从大环境看,两旁是山,中间下凹,旁边有涧流经过,日照时长适中,区域环境小气候清凉温润……

众所周知,正岩景区的所在地是国内有名的丹霞地貌。

各大正岩核心山场内,随处可见高大丹岩耸立。

牛栏坑

坑涧山场的“坑”,离不开一左一右,两山夹持,这里的“山”特指是丹山/丹岩/风化岩。

从这些丹岩身上经过自然风吹日晒等作用,能剥落出富含养分的风化岩碎屑,汇入四周茶地土壤内。

从而让土壤保持疏松、透气、含养分丰富的好状态,极度适合茶树生长。

同时,当你需要判断某处正岩山场够不够“正”时,大可沿用这个绝招——看一看四周的风化岩多不多!

因为风化岩多,意味着茶地土壤养分含量越高,越能产出独具特色的、其它地方无法具备的、岩韵岩骨风味特征明显的顶级岩茶!

牛栏坑肉桂

《3》

二、坑涧山场,有什么好?

山场环境,堪比一款岩茶的原生家庭。

山场正、环境好、生态佳,是产出正岩好茶不可或缺的要素。

站在茶树生长的角度看,坑涧山场环境极为优越。

土壤条件,前文已经提了,因风化岩碎屑含量丰富,茶地土壤富含养分、疏松透气,产出来的岩茶能拥有出色的岩韵特征。

这是其它产地无法复刻的天然优势。

水文条件上,由于坑涧山场的地势相对四周偏低,从山岩缝隙中渗出的泉水,能汇聚成溪,穿坑而过。

涧流的存在,能有效调节周围的小气候的温度、湿度。

哪怕夏天时走进牛栏坑、慧苑坑等,只要靠近水源,都能感到明显的清凉。

而充沛水汽的滋润,能为茶树提供有效补水,有利促进鲜叶内部的养分积累。

牛栏坑肉桂

最后,由两山夹持,初步成型的坑涧山场,还能依傍山岩提供的“掩体优势”,背靠大树好乘凉。

山岩的存在,能使得坑内的茶树免受寒潮、狂风伤害。

同时,还能遮挡过分强烈的阳光,调节日照时长。

当太阳东升西落时,当阳光晒到一面岩壁时,另一面必然处于背阴面。

至于种在坑底的茶树,更是只有在中午时间,阳光才能晒进来。

如此一来,能让茶树避免被暴晒、狂晒伤害,提供半阴半晒的环境,符合茶树喜阴天性!

因小气候清凉、光照时间适中、以漫射光居多等天然优势,能让正岩茶的茶味更绵柔、细滑、甘润。

想当年,岩茶圈内有不少谣传,称牛栏坑肉桂的风味是苦涩、浓烈、刺激、高香。

对此,其实一句话能将这一谣传反驳回去。

牛栏坑作为典型正岩坑涧茶,茶味是绵柔饱满的,汤感是细滑温润的,茶香是悠扬细腻的,又怎么会是刺激浓烈的款型?!

流香涧

《4》

三、岩茶山场里,坑和涧有什么不同?

正岩景区内,“坑”这类山场,特征很鲜明:两旁有丹岩,中间下凹,茶树可种在下凹的坑底,或是沿着山岩底部,垒石成园种茶。

而“涧”是涧流的缩写,岩茶山场内,但凡以“涧”为后缀的山场,四周水系必然很发达。

岩茶里,坑涧类山场的共性是一致的,小气候清凉温润。

坑和涧之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没下凹的坑,无法形成涧。

而没有涧流经过的坑,也不具山场代表性。

流香涧

如果实在是细分,那么,按麻花的个人感觉,坑的范围会更广。

因为涧流紧挨在两山之间,潺潺而出,绕坑而过。

夏天时去武夷山,靠近溪流的地方都很凉快。

像流香涧、悟源涧等,跨步入内,会有像是走进空调房的错觉,温度明显比四周低!

不过从山场面积看,三坑两涧里,悟源涧和流香涧虽是赫赫有名的代表,但它们实际可种茶的面积不多。

其原因,也不难解释。

因为以“涧”为主的山场,水系丰富,随处可见布满苔藓、湿滑青苔的岩块,少有可以种茶的地方。

所以,正岩茶里,从“涧”这类山场走出来的岩茶,实际产量并不会太高!

牛栏坑,V字形山场

《5》

四、牛栏坑作为三坑两涧翘楚,有什么独家优势?

正岩山场里的三坑两涧,指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涧、流香涧。

但三坑两涧,不单是三条坑/两条涧,而是以它们为点阵,画出来的范围圈。

核心山场圈内,含有大大小小无数山场。

比如,就在慧苑坑对面的水帘洞。

比如,被悟源涧蜿蜒相绕的马头岩。

比如,与牛栏坑仅有一壁之隔的天心岩。

再比如,母树大红袍祖庭所在地的九龙窠……

这一连串数不清的山场,地段位置同样极为优秀,也属于三坑两涧的核心范围。

在众多山场里,牛栏坑堪称三坑两涧翘楚,拥有不少独家优势。

牛栏坑

比如,牛栏坑是偏V字形的山场。

三坑当中,慧苑广袤,地形难以概括,而倒水坑的“坑”类似标准的“凹”字形,坑底更宽,两旁的丹岩相距更远。

而V字形的牛栏坑,一左一右的山岩分布更紧凑。

这样一来,虽说使得坑底可种茶的面积变窄,产量有限,但坑内能获得的风化岩养分会更丰富。

产出来的牛栏坑肉桂,岩韵特征更突出。

再比如,牛栏坑是东西走向的一条坑。

站在坑口,遥望牛栏坑,一左一右的丹岩,构成了V的两侧。

从地理方位看,两侧丹岩呈现南北朝向。种在两侧岩壁下方的茶树,不论是坐南朝北,还是坐北朝南,都能享受到半阴半晒的天然优势。

而东西走向的牛栏坑,终年当中,不论是夏季从洋面吹来的东南风,还是冬天从北方刮的西北风,都能穿坑而过,使得坑内的空气更清新、清透。

牛栏坑

《6》

春茶季时,走在各大山场内,经常能看到挑青的工人。

将茶青从一众山场深处,依靠人力挑下山,送到路口,才能装车运送到茶厂。

而牛栏坑内,从坑口到坑尾,皆有出口。

不论坑口亭子前,还是绕过坑尾,到达天心寺停车场,都能方便茶青及时运出。

对做茶而言,茶青运出及时,更能确保走水顺畅。

而走水顺畅了,成品茶味喝起来才更爽口、鲜醇。

岩茶里,牛肉的醇厚、饱满、鲜醇风味,除了得益于有利的自然山场环境自然外,后天的交通便利性,茶青付制(交付制作)及时等,同样不容小觑。

天时地利人和,种种有利因素相加,才是“牛肉”实力形成的关键!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