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禾刀:越是真正的监督越让人“坐不住”
1月18日上午,广东省人代会分组审议财*预算报告,省财*厅副厅长叶梅芬参加广州团1组审议,有代表拿着财报仔细挑刺,连连追问。叶梅芬两度以还要了解其他组意见为由,欲起身离开,都被代表热情挽留。(《新快报》1月19日)
一年到头,虽贵为人大代表,能像两会这样公开炮轰财*报告且有财*部门负责人接受质询的机会并不多见。按理讲,上述人大代表质疑、批评财*报告乃职责所系,对财报行文格式和表达方式的质疑,也基本反映了舆论一直以来的主流意见。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原本并不出彩的小组审议会,却因财*部门领导两次意欲离场,而变得更惹人眼球。
越是真正的监督越离不开批评,越可能让人坐不住,悦耳的批评不可能是真正的批评。财*报告事关一地公共资金开支用度,是所有资源再分配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历年各级两会极为关注的内容。另一方面,虽然财*报告已经走上各级两会,但仍旧存在看不懂、账目不够清晰等问题,特别是超支部分账目有必要进一步细化。作为被人大代表审议的对象,财*部门唯有小心谨慎、诚实解释,才可能真正有助于推动相关制度的进步。显而易见,坐不住的叶梅芬并没有真正将自己摆到被审议对象的位置。
虽然广东两会近年来给舆论提供了大量信息,但具体到上述新闻,不难看出,代表们所谓的批评仍旧停留在尽可能和言悦色的层面,与舆论期待已久的针锋相对式仍相距甚远。就是在叶梅芬坐不住的情况下,代表们除了热情挽留,似乎也没有什么更能震得住人的秘方。
近年来各级两会炮轰现象愈发常见,但炮轰也越来越像是一种道义姿态的宣示,对于被轰对象究竟会不会虚心改正,往往缺乏后续监督,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委员、代表的监督往往限于会议这样的特定阶段,缺乏持续特别是严厉的制约措施。简而言之,炮轰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至少应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被监督者不管是否被批得大汗淋漓,都必须无条件地坐得住;二是有必要建立相关机制,落实监督内容的整改措施,特别是落实整改权责。可以肯定,当问责失灵,坐不住自然会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