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红茶,符合这三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茶圈,有一句万金油式的话——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这句话,甚至被奉为选茶宝典,在六大茶类中风靡。

身边有一位朋友,简直是“适口为珍”的拥趸者,某次交流起“什么叫做好茶”的话题时,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茶哪有什么好坏,自己喜欢喝才是最重要的。你要说这茶一斤两万,三万,要是我不喜欢,那它也不是好茶。可能还比不上我一斤两三百的工作茶呢……”

屏幕前的您,是否觉得找到了共鸣?喝茶,不就是应该找自己喜欢的吗?

但您先别着急举手赞成。

喝茶选自己喜欢的不假,但一斤两三万的茶,真的比不上两三百元的工作茶?

这就看您的参照物是什么。

一斤两三万的普洱茶和一斤两三百的红茶,还真的没有对比性。

普洱茶,它的茶多酚含量高,茶气凶猛,即便是温柔如易武和冰岛,在喝惯红茶的朋友眼里,也是滋味浓烈的,苦涩的。茶友当然会觉得一斤两三万的普洱茶,还比不过三两百的红茶,来的温和,好喝。

如果是同一类别的茶,比如两三万的岩茶和两三百的岩茶,孰优孰劣?

毫无疑问,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价值决定价格。

一款岩茶,之所以有卖出两三万的底气,在于它的品质过硬,山场、工艺都属上等水平。它拥有香清甘活的特点,香气和滋味都是茶中翘楚,喝完之后令人念念不忘,一泡茶,就能带您领略武夷岩茶的精髓,这等好茶,价高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两三百价格的岩茶,不论是从山场还是工艺角度出发,都很难达到好茶的标准。甚至于香气单薄,不持久,汤水单薄容易有苦涩味,一泡茶,也足以摧毁岩茶在你心中阳春白雪的形象。

说两三万的茶不如两三百的茶,未免有点葡萄酸心理。

茶适口为珍不假,但茶却有好坏之分。

走遍了各大茶叶产区,深入了解不同茶类的加工制作,越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好茶,都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表现在产区环境,制作工艺上。

《2》

好茶,都出自于好产区。

这一点,六大茶类殊途同归。不论是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还是普洱茶,都讲究“正山”、“核心产区”、“高山茶”。

这些,是好茶的基础条件,都是茶叶的原生家庭,而产区的环境,直接决定了茶叶的香气、滋味,从而影响了它们的江湖地位,以及售价。

七月,实地走访了老班章村和易武山头,更加体会到山场(或者叫做产区)的重要性。

老班章茶,如今普洱茶圈响当当的茶,No.1,第一把交椅,带头大哥,可是标杆性作用的茶。没喝过老班章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普洱茶的狂热爱好者。

老班章村,究竟是怎样一方乐土,才能孕育出人人称赞的天价茶?

在去往老班章村的路上,途经一座生态有机茶园,下车拍照。

那修剪整齐的小树茶,如成年女性拳头大小的主干,以及附着在茶树上的青苔,让人产生了一种这是在三坑两涧的错觉。松软的土壤,长满了寸长的绿草,一如太姥山的高山茶园。

这哪是在云南,分明是在福建茶区!

但微弱的高原反应,又清晰地告诉你:这是在云南布朗山!

将老班章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总结,可发现以下特点:

第一,老班章村海拔高;

第二,老班章村湿气大;

第三,老班章村生态好;

第四,老班章村温度适宜;

第五,老班章村光照充足。

……

这些,和太姥山高山茶区、武夷山核心产区以及桐木关的生态环境,如出一辙。

你看,好茶的成名之路,都这么相像。

高山云雾出好茶,不仅适合太姥山高山茶,也适用于三坑两涧的岩茶、桐木关的红茶,更适用于老班章茶和易武茶。

高海拔,带来了较低的温度,以及山雾和云层的遮挡。有了云雾的遮挡,太阳的直射光变为漫射光,均匀地洒落在茶山上,茶树中茶氨酸物质大量积累,从而形成更为鲜爽的口感,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人们称之为高山韵。

《3》

好茶,工艺是灵魂环节。

茶叶未来的命运走向,由工艺决定。

工艺好,茶香清晰、层次多变、持久而馥郁,汤水顺滑、甘醇、细腻、柔和,端的一杯人见人爱的好茶,万人空巷。

工艺差,茶香单调,层次单一,茶汤甚至还会变的苦涩,寡淡,品质难以服众,倒是浪费了山场的天然环境。

六大茶类的工艺,都不相同。但有的茶类,如白茶、岩茶、红茶、普洱茶,在制作时,有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却不可忽视——摊晾、萎凋。

萎调,通俗地讲它是一个物理变化逐渐转化为化学变化的工艺,是鲜叶加工从简单的鲜叶失水到产生酶促氧化反应的一个过程,随着萎调的进展,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口感都会发生变化。

在萎凋(走水)之前,要先将茶青摊晾开来,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它能避免茶青因为大量堆积在一起,而影响品质。

牛栏坑,为什么能成为三坑两涧中的第一?

牛栏坑肉桂,为什么品质好,被这么多茶客追捧?

秘密就在于牛栏坑距离天心村的茶厂,是最近的,这能节省运输距离,为茶青的走水赢得黄金时间,及时加工,将影响品质的风险降到最低。

茶青采摘下来之后,挑出坑口,装上车,能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茶厂,及时摊晾开,晒青,让走水顺畅进行,避免茶叶长时间堆积在一起,产生闷味,也避免了茶多酚在茶叶、茶梗中累积,产生不该有的化学变化,从而影响茶叶的表现。

当年,为了不耽误摊晾和走水,在牛栏坑中,建有岩茶厂,为的是第一时间加工。只是后来因景区建设以及其他因素,茶厂搬迁了,现如今在牛栏坑里,还能看到遗址。

在白茶中,更重视萎凋环节。这是形成白茶香气和口感的重要一步。

茶青从茶山运回之后,要第一时间将茶青摊晾在水筛上,利用风能和光的热量,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

白茶的萎凋中,比较推崇日光萎凋。利用太阳能的热量,让水汽蒸发,茶叶变软、变干后,在文火烘干。

并且日光萎凋时,还要根据太阳光的强烈进行调整,避免暴晒,晒坏茶叶品质。

普洱茶,也是讲究摊晾和萎凋的。在老班章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阳光房。甚至于在阳光房里的摊晾、萎凋工具,都与福鼎白茶一致。

用的是竹制的水筛,也讲究离地70公分晒茶。

萎凋(走水)顺畅的普洱茶,茶多酚不会在茶叶中大量累积,避免涩味的出现。这样做出来的茶,才有鲜甜可口,清爽清香的特点。

普洱茶和白茶、岩茶,虽相隔千里,但工艺却美欧如此悬殊的差距。

这,是文化的魅力,是几千年茶文化的浓缩。

《4》

好茶,香气、滋味都有共性

满足了产区好和加工到位的这两个前提条件,茶的香气、滋味表现,有共同之处。

香气特点:

1.清爽

2.清晰

3.清纯

4.芬芳

5.持久

6.层次多变

这些香气的整体特点,不论在桐木红茶、老班章茶、太姥山高山白茶或是正岩茶当中,都能感受到。

香气的形成,离不开产区,更不能脱离工艺。

产区好,芳香物质含量高,自然有机会生成各类的香气,花香、果香、陈香、木香、桂皮香……要是产区条件太差,芳香物质少,还如何让茶叶形成各种香气?

这不是“强茶所难”?

再者,香气的表现,还离不开工艺的成全。

要是工艺不好,暴力制茶,也只会让香气物质大量损耗,辛苦积累的花香、果香,最后都消失的无隐无踪。

如岩茶,在焙火时温度太高,焙火太猛,芳香物质在短时间内大量蒸发,茶的香气就消失的毫无踪影,最后只剩下一股焦炭味以及烟火味,实在是浪费了好山场的资本。

口感特点:

1.清纯

2.醇厚

3.清透

4.柔和

5.香气落水

6.顺滑

口感,也就是茶汤给味蕾的触感。

山场与工艺的双丰收,汤水的表现不会让人失望。

山场,为茶汤积累下了足够多的内在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茶多糖、果胶等呈味物质含量高,这才有了或是鲜爽、或是甘醇、或是鲜甜的风味。

工艺,则保留或者促使物质的生成,汤水表现好,不会有刺激感。

工艺太差,一切都是枉然。

《5》

茶有好坏之分,区分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一是产区,二是工艺。

这两个重要因素,对所有茶类影响深远。

喝岩茶,说山场,推崇三坑两涧。

喝白茶,讲产区,太姥山高山茶脱颖而出。

喝普洱茶,更讲究山头,老班章、易武、冰岛崭露头角。

工艺,更是茶类精髓所在,各家拥有独门秘籍,为做出好茶,自然要不遗余力。

所谓的“茶无好坏,适口为珍”,有的时候,只是为茶叶品质不好找的借口罢了。

好茶,有谁不喜欢呢?

喝茶买茶,讲究丰俭由人,多寡随意。

但我们对好茶的要求,却不能降低。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