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反正岩茶是开面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www.bdfyy999.com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喝岩茶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小插曲。

刚一剪开泡袋,看到里面的茶梗时,朋友们会打趣道,它很有“梗”。

意思是,它的身上有很多问题值得琢磨。

上次去武夷山看焙茶时,麻花给武夷山胡歌带了“考题”。

“这有一泡今年的肉桂,据说山场离牛栏坑很近,但现在已经是做好能装进泡袋卖了,想让你喝喝看它有什么问题。刚好这次带团队里的姑娘过来,也可以跟着专家多学习学习……”

闻到这句恭维,胡歌赶紧甩出金句:

“专家不敢当,再说了,现在叫别人专家感觉是在骂人。”

闻言,大家顿时笑作一团。

《2》

拿剪子剪开泡袋,将干茶投入盖碗。

一看干茶,胡歌就直言说起,这泡茶的梗太多了!

讲一句文绉绉的话,古人对于四季的变迁,特别的文艺范。

从夏天到秋天,一叶落而知秋。

回到岩茶,我们大可参照这句话的精髓,茶梗的出现可以带来不少线索。

尤其是当茶梗过多,在整泡茶里看起来尤为明显时,能够一锤定音,一锤敲定它属于劣质问题茶!

因为,按照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流程看,成品岩茶内部是不能带梗的。

当做青完毕后,茶梗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茶梗内部积累的茶味物质,在一路“走水”的过程中,顺着水分撤场的方向,汇入到叶片条索内部。

最终留下来的茶梗,仅仅是一副空空如也的躯壳罢了。

等到烘干制茶毛茶,便可以将毛茶身上茶梗、蜡片剔捡,准备迎接焙火。

要是在拣剔时比较马大哈,没有细致筛选,导致留下不少漏网之鱼(梗很多),那么会影响到最终成品茶的品质。

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做青过程中,茶梗与叶脉作为交通运输网,在运输水分的过程中,也会运输养分。

彼时,茶梗内部的可溶性物质(包括多酚类、可溶性糖等),早已经汇入叶片内。而剩下来的,主要是植物纤维。

在没有剔除干净的前提下,这些多余出来的茶梗,容易让泡出来的茶汤,味粗汤薄,风味下降。

说白了,这就跟岩茶青叶采太老,做出来的茶味偏薄是一个道理。

随着茶树不断生长,在粗老的梗叶内部,内质积累少。

当青叶采老,或者粗梗大叶保留过多,都会带来茶味寡淡、内质单薄、香气韵味变差的问题!

《3》

有人觉得,反正岩茶就是开面采,要采老一点的叶片,采老一些无所谓。

但实际上,开面采的岩茶,同样忌讳采太老。

因为青叶采老后,会造成“味粗汤薄”,影响制优率。

制优率,即制作优秀成品茶概率的简称。

春茶季在采摘岩茶青叶时,讲究应时应景,过期不候。

纵观来看,任何的农作物皆不例外。

萝卜长得太老,纤维会变粗,失去清甜口感,并且中间还“空心”。

等到竹笋长大后,它就变成了竹子,纤维又粗又硬,唯有像国宝大熊猫那样的牙口,才能啃得动。

而岩茶采老后,梗叶内部的纤维变粗,养分流失严重。

收到一桶歪瓜裂枣般的茶青鲜叶,任凭工艺再好,经验再老道,也回天乏力。

做出优秀成品的概率,自然很渺茫。

与此同时,岩茶采太老,茶梗采太长,还藏着一点隐形弊端——利用效率不高。

以肉桂的加工为例,按正常情况看,在茶青原料采摘标准,采中小开面的基础上,7、8斤茶青做出一斤成品,完全绰绰有余。

但要是茶青采太老,那么后期就要费劲地挑出其中的茶梗、蜡片。

可利用的部分会变少,而边角料变多。

估算起来,花上足足十斤茶青做一斤成品,也有这个可能!

《4》

提到岩茶的茶梗,那天在喝茶时,我们还有一个新收获。

闲聊间歇,胡歌随口提到一嘴,今年年武夷岩茶身上的“新梗”。

去年冬天的天气有些反常,武夷山这边略旱,整个冬天没下几场雨。

导致今年的岩茶,在采茶时就能发现,茶树新梢发出来的叶片上,普遍叶间距不长,比起往年要略短。

叶间距短,意味着叶片与叶片相隔的距离缩短。

当采摘时,岩茶采茶树新梢一芽三、四叶为原料,连叶带梗采下来时,得益于叶间距缩短,采下来的茶梗也要略短一截。

那,这对今年的岩茶有什么影响?是更好做吗?

胡歌正在激情飞扬的介绍时,心情很激动,连说是是是,我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茶梗短了,做茶时可以更好做青与走水。

梗与叶脉内的水,更能彻底走水走透彻、走均匀。

还有一点就是,可以减少内质损耗。

接着,理工科出身的胡歌,又举出一个严谨论证。

我们南方这边,基本上水电居多,通过建水电站,然后利用高低落差,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电能……(此处隐去字)。

然后,这些在偏远西南地区生产出来的水电,要运输出来,供应各大城市的用电时,在运输的过程中,电能会产生损耗。

短距离运输,损耗少。

长距离运输,损耗大。

做茶时,也是这样,茶梗内部的养分与风味物质,要想流入到叶片内,也会受距离影响。

茶梗长,会给走水增加难度,并带来内在损耗。

反之,茶梗短,更好走水,养分保留更丰富!

《5》

说了这么多,麻花倒是更期待今年的岩茶了。

坐在茶厂里喝茶聊茶时,打开房间门,外面弥漫着浓浓着茶香。

那是正岩里的肉桂、水仙们,在经历高温炭火淬炼时,吐露出来的迷人火香!

想起从前,听过其他正岩茶农说,旱青做出来的茶,百分百都是香的,芳香物质充足,怎么喝都很香。但就是茶汤中的醇厚度会下降。

但是,在听完胡歌的介绍,麻花对今年的肉桂水仙品质,很有信心。

天气情况带来的问题,不论好坏,都不受人为控制。这时越是考验各家的制茶水准。

考卷难度越大,越能拉开成绩距离。

上天给茶农出了难题,但懂得解答的人,同样有信心考高分。

一款款做青做透,焙火焙透。且有香、有水、有韵的好茶,指日可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