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承岐
肉桂
是樟科植物桂树主干的皮。是药食两用植物,多用作香料。味辛、甘,性大热,入肾、肝、脾经。该品味辛能散可行;味甘缓急止痛,性大热驱寒。辛热散寒止痛,甘热助阳补虚,辛甘热回阳;入肾经温补命门之火、引火归元;入脾经温脾散寒止痛;入心经温心阳、通血脉;入肝经暖肝止痛。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临床主要用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宫寒痛经。特别是能治疗肾阳衰微,面部浮红,足部寒冷,有引浮越之阳归于命门,也就是引火归元之效。
《神农本草经》说:肉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轻身不老。面生光华,眉好常如童子。”
《本草纲目》说:肉桂能“坚筋骨,通血脉,宜导百药,久服,神仙,不老。”
1
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可引起腰膝酸软冷痛、四肢不温、阳痿滑精、早泄、夜尿增多、宫寒腹痛、宫寒不孕、宫寒血瘀等症,治疗时宜配黑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品,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肾气丸。
2
治虚阳上越、肾不纳气
若命门火衰,虚阳外越可引起面赤、汗出、心悸、虚喘配山萸肉、五味子、人参;呼吸其标在肺,其根在肾。若肾阳亏虚不能纳气归根易出现呼多吸少、咳喘依息、不能平卧、动则喘甚为肾不纳气。宜配蛤蚧补肾纳气,磁石镇潜浮阳,助肾纳气。
3
治疗风寒湿痹
肾阳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风寒湿邪极易乘虚侵入,痹阻经脉而发生风寒湿痹。肉桂味辛能散可行,味甘缓急止痛,性大热驱寒,能去风散寒止痛,临床常配杜仲、桑寄生、威灵仙、秦艽等使用。如独活寄生汤。
4
治疗胸痹
若胸阳不振,阴寒内侵,血为寒凝,则易发生胸痹心痛。肉桂能温阳通脉,配附子、干姜、川椒、川芎可治疗胸阳不振、寒凝血滞引起的胸痹心痛。
5
治疗阴?、流注
若阳虚寒凝,血滞痰阻易发阴?、流注。肉桂可补火助阳,热可驱寒、辛可行滞,以之治疗乃正治之法,具体应用时还宜配鹿角霜、炮姜、麻*、白芥子等药。
6
治疗胞宫虚寒、寒凝血滞所致的痛经、经闭、不孕
配附子、艾叶、炮姜、桂枝、红花等品。
肉桂可温阳助火、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是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日久不愈的寒症。能行气血、运经脉、散寒止痛。辛甘大热走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而浮越于上的虚阳回归故里,也就是引火归元。在补益气血的方剂中配入少量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凡阴虚火旺,内有实热,血热妄行之出血及孕妇均当禁用。
附:肉桂和桂枝的区别
1.桂枝和肉桂虽然都来自于桂树,但是来源部位的区别却非常大,桂枝是桂树的嫩枝经过干燥、切片制成的一种中药;肉桂是以桂树的主干,去掉外面的老皮,取其枝干部位的嫩皮做成的中药。
2.桂枝一般都是以中药为主,经常用来治疗风寒感冒等疾病,不会作为食材使用;肉桂虽说也是中药,但是大多数还是用以调味品,以食材为主。
3.在临床桂枝一般都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温通心阳、温通血脉。性质温和,入肺、心经;肉桂在临床主要是用来治疗治阳衰与里寒重症。性大热,归心、肝、肾、脾经,性沉而入下。
基层风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