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
直到现在,许多人家依旧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
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荒山遍野都是,生长得极为茂盛。现几千年来,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同时,还会将采集到的艾叶插在门楣上,用以辟邪驱*。
艾叶的区分
生艾:每年的五月是采艾的最佳时期,采摘的鲜艾叶经过反复的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生艾叶就是中药材原料,也是制作陈艾叶、制作艾绒的原料。
陈艾:是指艾叶制作方法与储存的时间,每年收存的生艾,再加以长时间的避光储存,使生艾叶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已达煅去燥气之功,如此加工之艾叶称为陈艾。
艾陈放时间应大于一年以上,三年为佳,这种艾叶加工艾绒在外观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容易加工艾绒;二是加工的艾绒柔软。
熟艾:是指艾叶的炮制过程和炮制方法,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与熟,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陈艾,熟艾是指用陈艾叶制作成艾绒后即为熟艾,简言之:熟艾就是把陈艾叶加工成的艾绒。
古法制绒与现在有天壤之别,过去要将陈艾叶置于臼内,经过上百上千次的反复捣捶筛检,已达量变至质变,最后将陈艾叶制成软似棉絮一样的艾绒,为之熟艾!
青艾绒----虽然是艾绒,但不能说成为熟艾
熟艾---陈年艾绒
金艾绒----三年陈放的艾叶加工的高级艾绒
作用
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简要列举如下3例:
1.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卫生易简方》)
2.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3.艾叶治便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药膳食疗
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五月是艾草上市的时候,艾草可做艾糍点心,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
做法: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