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岩茶商家总有一颗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次去武夷山,见到一个刚开始从事岩茶销售的人。

听着这位仁兄的一番宏图,李麻花说了四个字:勇气可嘉。

要知道现在的岩茶圈,可不再是当年的岩茶圈了。静水流深不说,还暗潮汹涌。

普通的人进来,可能激不起什么水花,就消失于三坑两涧的丹山碧水了。

真替他感到担心。

从跟这位名为小A的新人聊天中,我们还发现,他的销售方式太过于传统,还在用扫街的办法在开发新客户。

跟三十年前铁观音的销售方式有得一拼。

小A的日常,就是拿着从武夷山茶农那里淘来的样品,分装到小泡袋里,到三明、厦门这些城市的茶庄、茶馆里挨家挨户推销。

这种手法,放在二三十年前成功几率还蛮高的,据说有现如今不少大茶企的老板当年就是挑着担子,挨家挨户卖出来的第一桶金。

然而,现在是年,走进人家茶庄去推销岩茶,不但要陪笑,还要损失几泡茶叶,这成功的概率嘛,真的不高。

而这个不成功,不是因为小A淘来的茶不好,是因为那些岩茶商家,都有一颗护犊心!

《2》

小A特别描述了他在三明一家茶馆推销茶叶时遇到的趣事。

那时候,他正在扫街。

偶然望见了一家茶馆,觉得还不错,就推门进去了。

茶馆的老板见他背着包手上拿着几泡茶走进来,大约知道了他的来意。

初来乍到,小A是毕恭毕敬,态度谦卑地让茶馆老板试试他的茶。

老板看起来也挺大度,直接让小A上桌泡茶,意思是谁的茶谁来泡,泡得更好。

这时有几个客人正坐着喝茶,都本着看热闹的心在观望,小A知道此时不能畏缩,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坐上泡茶主座。

他泡了最满意的一款茶。

这泡茶是带着一位喝茶水平挺高的人一起去淘的,是花果香很明显的肉桂,无论新茶客还是老茶*都能喝懂接受。

茶馆老板刚呡了第一口,就摇头说,“你这茶不行,返青了。”

然后把这泡茶当做反面教材分析来分析去,教导身边的茶客,说这种肉桂千万别买,有拼配有杂味。

小A趁着茶馆老板侧身跟茶客说话之际,迅速拿了烧水壶旁边的一泡茶剪开,倒进另一个空盖碗,说,“这泡不行,那试试我的另一泡茶吧。”

沸出来之后,基本没有悬念,茶馆老板故伎重演,摇头说,“还是不行!比之前那泡更难喝!”

小A微笑着告诉他,“这是你的茶,之前放在烧水壶旁边。”

茶馆老板闻言,呆若木鸡,一下子脸就红了。

旁边的茶客更是笑作一团。

小A背起包走出门时,回头问了老板一句,“你到底是讨厌我这个人,还是讨厌我的茶?”

这个故事小A说得挺轻松,还有戏弄到别人的得意之色。

然而,那股身为新人,四处碰壁,被人嘲弄的苦涩,虽然经他极力掩藏,仍然被村姑陈和李麻花捕捉到了。

只能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3》

每个人对自己的地盘有保护欲,这无可厚非。

但是通过踩踏别人在彰显自我,就显得太小人心思了。

岩茶冲泡未过三巡都不宜轻下判断,因为,它每一道水都有变化,身为喝茶之人,可以对每泡的感受进行描绘和表达,但是茶之好坏,且等三道茶汤后再行结论。

就连行业内顶尖的专家们做茶叶审评,也需要等冲泡三水后才给出最后得分。

而这位茶馆老板,装模作样喝一口茶就说茶不好,心胸狭小不说,行为还相当恶劣。

如此护犊真是要受人鄙夷!

小A的反击倒是精彩,令我们为他击节。

他说后来又见到这个老板,他显得坦荡荡,对方是长戚戚,都不太敢抬头看他。

喝茶人总说要有包容之心,喝茶如何能得到高级的身心修养,而开茶馆的人浸泡在茶汤里,却养出了狭隘的小人之心。

说到底,他们还是不理解喝茶为何?

温润的茶汤并没有洗涤身为商人的私心,他们或许根本就不屑于喝懂岩茶,觉得开茶庄,只要懂得忽悠就行。

推荐这些掌柜们去读高晓松。

顺便用几盏茶汤,好好洗刷一番名利场带给他们的羞耻。

《4》

多年前,刚开始喝岩茶时,村姑陈也经常拿着喜欢的茶去找开茶庄的朋友分享。

当时觉得,乐于分享,是一件好事。

而现在回头去看时,发现很蠢。

那次,偶然蹭到了一泡马头岩肉桂,激动万分,马上带到朋友茶庄里喝。

我知道朋友店里也有一泡马肉,不仅雀跃着烧水泡茶,还叫嚣着让她把茶拿出来,泡了一起喝,做个PK。

朋友倒是没推托,爽快地拿了两套岩茶审评器皿来。

当时店里还有几个茶客,都凑过来,一副要学习的样子,其实就是想看个热闹。

茶过五巡,我带来的那泡马肉败下阵够。

她的马肉香甜可口,而我的那泡苦涩到难以入口。

对于这个结果,我坦然接受。茶不如人,有何辩之?

后来,送我马肉的那个朋友约茶,他亲自冲泡了那款马肉,一喝就惊为天茶。

那茶汤,果香、桂皮香很显,只微带苦涩,和上次PK时喝的那泡马肉,判若两茶。

这是什么情况?我惊呆了。

朋友说,“人性的弱点!”

敢情,我被人家当成踢馆的了!

当时还有客人在,肯定不能让我的茶占了上风,所以,泡茶的时候,在泡我带去的马肉时,有意识地微微闷泡一下,或者注水量稍微少一点,而她自己的茶则快冲快出,两个放在一起喝,对比当然就出来了。

听完这席话,李麻花的嘴张成了一个大鹅蛋。

而我,则沉默了。

《5》

她的护犊心,伤了我的玻璃心。

后来,我到别人茶馆喝茶,再也不轻易拿出身上带的茶。

若有掌柜请我点评他的茶,我也会小心翼翼,回答得比较谨慎,算是成全他们的护犊心吧。

其实,到现在我依然不解他们的护犊心。

他们只是商人,所卖茶品也非他们亲手制作,可以不用如此计较得失。就算茶不好,这笔帐也只会算在制茶师头上,算在茶农头上,跟负责卖茶的掌柜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另外,有人提出善意的意见,也是好事。这反倒能帮助他们在武夷山收茶时,能提高识茶水平。

而茶叶品质提升了,更能得到客户认可,这样难道不好吗?

但是,有人精总结曰:商人逐利,他们并非不明白要优化产品的道理,但如果优化的前提是要付出更多而压缩利润空间,那他们会选择视而不见。

故而,他们不是主观上不卖品质高的岩茶,而是利润空间不允许他们销售品质高的岩茶!

一声叹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