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坐杯快出水,哪种泡法与武夷岩茶最般配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某日,与新晋茶友D先生讨论到冲泡问题。

作为新入门茶友,D先生可谓十分好学,看完岩茶课堂的文章后,提出了自己的入门问题:“看你的文章,岩茶都是要快出水,难道不分品种的吗?水仙、肉桂、大红袍都是一样的泡法?”

对,一样的泡法。

关于冲泡,不止一位茶友提及,其中有表示赞同的,也有表示怀疑的。

谁主张谁举证。

茶友端出岩茶审评之法,试图来说服李麻花:你看,审评的时候都是坐杯,所以,冲泡岩茶不能快出水,要坐杯,坐杯,坐杯。

一时间,茶友有些凌乱,冲泡武夷岩茶,到底是快出水还是要坐杯?

本文,就岩茶冲泡出水问题,来一个了断。

此处,要先作出名词解释,何为快出水,何为坐杯。

所谓快出水,即注入沸水后,盖上盖子,即刻倒出茶汤,不过须臾功夫,完成冲泡。

若是要精确时间,从注水到出汤,10秒内完成,手速快者,甚至5秒搞定。

至于坐杯,那就是茶与水要长时间接触,茶叶浸泡在水里的时间至少超过10秒,或者更长。

可以肯定一点:坐杯时间只有底线,无上限。

此处,我们可以发现快出水和坐杯的差异——茶与水浸泡的时间。

这是二者唯一的差异,也是最大的争议点。

岩茶冲泡

快出水or坐杯

快出水还是坐杯,主观能动性超强,换言之,出水快慢,全凭自己做主。

如果,你是要以专业、挑剔的眼光喝一泡茶,坐杯是最好的选择。

此处,搬出武夷岩茶的审评之法。

参加过斗茶赛的朋友,必定知道审评的流程。

准备毫升盖碗,茶5克,沸水足量。

冲泡后,开启疯狂坐杯模式。

坐杯时间依次是1分钟、3分钟、5分钟,在如此惨烈的坐杯之后,选出缺陷最少的茶,胜出,摘得桂冠。

(坐杯时间,有人会作出调整,改为1分钟、2分钟、3分钟。不论是什么时间,原则就是:茶水浸泡时间要足够长)

审评,其实就是在矮子里挑高个的。

讲真,如果不是为了能分出岩茶的好坏,正常人不会用审评的方式喝茶,真的太糟蹋自己,太浪费好茶。

喝过坐杯的岩茶,用味道“浓酽”来形容最合适不过,说的简单点,坐杯后的岩茶,喝着像中药。

在疯狂坐杯之后,岩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大量释放,使得茶汤变得苦、涩,汤浓,好像在喝中药。

俗语有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茶要好喝,请快出水。

要感受岩茶的岩骨花香,体会好茶的风骨,快出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尤其是对入门茶友而言,掌握快出水的窍门,才是王道。

喝一款从未喝过的品种,用快出水是最保守的方法。若是不懂品质状况,就盲目采用坐杯方式泡茶,反倒会误伤自己。

新手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是因为不懂把握岩茶准确出水时间,导致茶汤苦涩而浓烈。

曾有茶友问:“5秒快出水,岩茶的味道都释放不了吧。”

答案,恰恰相反。

只要茶品质足够好,即便是用快出水的方式,汤水也十分有滋味,完全不必担心快出水没有味道,泡不出风韵。

在快出水之下,岩茶的花香清雅、馥郁,滋味浓醇清甜,生津回甘,面面俱到。

为什么有的人强调茶要坐杯?

答案只有一个——茶太烂。

岩茶只有在内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才要长时间闷泡。

内质不足的岩茶,简单的快出水无法提供足够的口感物质,茶汤空洞,单薄,无风味。

此时,唯有坐杯能拯救它!

在长时间坐杯下,岩茶物质大量释放,让汤水重新有了滋味。这种感觉,要如何形容呢?

就像回光返照,昙花一现式的有滋味,强弩之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是一个老梗,却非常经典,大智若愚。

如今这段话可引申,有茶的地方……众说纷纭。

坐杯,快出水究竟谁最适合武夷岩茶冲泡?

李麻花只有一句话送给列位——要茶好喝,别疯狂坐杯。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