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年春茶特别早 [复制链接]

1#

最近,科代表已经搬上几斤重的相机频繁上山了,还没来得及在春节后以正常饮食的慢节拍日渐消瘦,屯下的脂肪已经面临它的第一波挑战,“春茶来了”。

特别的是,今年的春茶萌发得早。

所以,今年各产区的春茶都在进行“抢鲜”大战,春茶的采摘、上市时间整体提前,绿茶产区开采有提前2到10天的,有的3月底开采,3月中旬已经上市了。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也较往年提前。

比起其他产区春茶制作总是来得更晚的岩茶产区也不例外,作为早生种的单丛在今年清明节的后一天就开采了,比往年的整整提前了近一个星期。

为什么今年的春茶来得早?对品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单丛早了其它也会早吗?今天就让科代表来提供一点点判断素材。

1.早生与天气升温有关?

植物的生长发育除了内在基因,就是外界环境,各产区采摘时间的提前与变暖十分有关。

先讲一个小发现。在历年的武夷岩茶采摘时间参考表中有一条备注: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高山区采摘时间会比外山及低海拔地区同一品种采摘期略迟3-5天”

在各品种采摘上用了上旬、中旬、下旬的大致范围,在这条备注上日数的差异却精确到具体天数的差异,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长久数据的记录。

如果不知道坑涧和外山山场带来体感上的区别,但高山和低海拔在温度上的差异相信只要有地理常识都知道。

这条备注也许不算直观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热量对茶叶发芽期有关。

第二,对应时期的积温是茶树生长的重要指标。

积温其实就是累积温度,是茶树对热量要求的一个指标,包括温度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影响茶树发芽时间和生长的速度。

就好比物的作用力,你需要大于物体的作用力才能拉动它,而大于物体的力到底有多少才能决定拉动的距离。

▲早生种和晚生种发芽对比

茶树本身有一个可以达到发芽的积温值,积温要达到这个点,才能促进代谢途径的打开。

品种也因为各自所要达到这个积温点有了可以达到采摘标准时间的不同,也有了按照发育期划分的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的划分。

比如在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开需有效积温60—90℃的品种称为早生种,有效积温为90~℃的品种称为中生种。

这个积温区域其实就是各品种的生长特性,与茶树的遗传有关。

也有与外界有关的积温,也是自然的天气变化,这个时期的积温可以达到多少,直接影响了茶树的发育和生长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会造成茶树生长日期的不同。

总而言之,茶树早生不是简单的日数变动,在水分等条件正常下,与热量息息相关。

积温介绍小贴士:

积温一般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为了了解什么是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首先必须了解生物学最低温度、活动温度和有效温度的生物学意义。

茶树在不同发育期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生物学最低温度(或称起始温度),只有当温度达到这个温度点以上,茶树才能开始生长发育。

活动温度就是指茶树在某一发育期或全部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

据研究,茶树的大多数品种茶芽萌动的生物学最低温为10℃左右(有些品种高于10℃,另一些品种低于10℃,如薮北种仅7.2℃),那么高于10℃的日平均温度就是活动温度。

有效积温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茶树整个生育期内或某个生长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叫有效积温。

2.武夷山茶树受到影响了吗?

就目前岩茶产区来看,早生种也受到温度普遍偏高的影响。比如每年最早采摘的品种单丛和八仙。

▲4月5号采摘的凤凰单丛

它们都来自南方,原产地的气候特点让它们骨子里带香,具有产量大的优势,引进后武夷山的气候差异也会有不适宜的地方,比如要注意清明前后的倒春寒霜冻天气导致的减产。

▲武夷山最大一棵母树正白毫

而武夷山当地的早生种“正白毫”,也是罗盛财老师的《武夷岩茶名丛录》中唯一记录的早生种。

惊喜的是,今天我们都喝上这棵母树制好的白茶了,甜度润度绝对是科代表治晕车的一口仙气,据说几天前就采摘了,即使是按照岩茶采摘标准开面采也要下手了,比记录中的适采期大概在四月中旬提前了。

▲毫香里带一点微微的药草香

实际上,武夷山大多则以中晚生种居多,而且历年的观察下来,肉桂这个品种总是稳稳地踩着时间点来,今年据目前肉桂等主流品种的长势,目测与往年相差并不是特别大,到底学霸的光环能不能稳住,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名丛介绍小贴士:

罗盛财《武夷名丛录》

正白毫

▲正白毫

无性系。小乔木型,小叶类,早生种。

原产岚谷乡岭阳村。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一外国人士专程到此寻访该茶。

茶树母株高5.9m,树冠宽幅6.3m,主茎基部的直径16.9cm,树龄百年以上,是现存的茶树母株中最大的一株。在当地,群众也称其为“茶娘”,已有引种栽培。

茶树主干较明显,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片长6.7cm,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较平张,叶质较厚软,主脉粗显,叶缘平直,叶齿较密浅锐,叶尖钝尖、小裂浅。芽叶淡绿色或*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8cm,7~8瓣。花柱与雄蕊平,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绿茶采摘期在清明前后,乌龙茶适采期4月中旬。抗旱性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3.采摘期提早品质是好是坏?

不管怎么说,变化没有绝对的好坏。

茶树的生长环境是很复杂的,大自然是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变动的往往不只一个因素。

即使有再发达的科技条件下,人为都很难复制,究竟是好的坏的算得上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影响一泡岩茶的品质并不只有环境,还包括品种和工艺。

现今能够留存下来的品种至少在百年以上,基因结构等都十分稳定,在我们不知道的历史里它们也是经过各种自然灾害检验留存下来的,气候变暖引发的早生并不会彻底改变它的品质特性。

岩茶工艺足够有魅力的就是能展现不同品种不同山场的特征,今年早生的茶会不会因为早生有了内含物在的变化,在岩茶的独特工艺下又会展现什么样的特点,都是科代表十分好奇并要持续追踪的点。

再说了,各家资深制茶师傅的技艺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没有两把刷子哪里来得私房茶和当家茶。相比往年的细微变化也绝对可以撬动他们想要“玩懂”的心。

与其他产区采摘早、上市早不同的是,即使岩茶采摘早,工艺的繁杂与长周期,上市也还远着呢,很难将未来之物变成现成之物,这份时间的实感可以让做茶和等茶的人缓下对早生的浮躁与疑虑。

在科代表看来,过早地下定论也就限制了岩茶更多的可能性,不妨等春茶出来一起好好品一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