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据说一款武夷岩茶要大卖,品质还在其次,重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50.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岩茶圈里,一直听到有人提起一个观点,“岩茶的卖点比茶本身的好坏更重要。”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销售岩茶时,有个性的岩茶,比一款有山场有工艺的岩茶,更能诱惑茶客掏钱购买。

毕竟,大多数人并不精通岩茶,没几个人能喝得懂山场、喝得出工艺上的缺陷。

哪怕这款茶是外山茶,并且发酵过重了,也很好卖。

只要它带着浓郁的果香,类似水果烂熟的味道,就可以很有记忆点——卖家们可以把这种烂熟水果味,引导为著名的“蜜桃香”,让茶客们去感受和领悟。

这样的外山茶,稍加渲染,也能卖出正岩茶的价格。

茶农和商人逐渐掌握了茶客们的喜好之后,便开启了潘多拉的盒子。

一时间,大批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拥有独特香气和滋味的茶,大量上市,消耗着茶客口袋里的银子。

而这种茶,极有可能,品种和山场,并不太正。而工艺,也未见得有多好——大多数是改良后的工艺,并不遵循传统制法。

比如,一款香气幽雅的坑涧肉桂,和一款带栀子花香的*观音冒充的肉桂,两款茶放在一起,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可能有人不服,说你这是自己的臆想,没有实践就不能凭空判断。

其实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做这种试验。

是的,这种场景,我在武夷山见多了。

《2》

有一次,几个福州的大学教授自驾到武夷山某茶农家里作客,离开时,为了感谢人家的招待,都表示要带点茶回家喝。

这些象牙塔里的单纯之人,对岩茶只能说略懂。

虽然平时经常喝岩茶,也能顺口说出几个岩茶的专业术语,其中一个据说还有十来年的茶龄,自诩好岩茶喝得不少,但其实,在茶农面前,还是属于小白级。

当时桌上摆了三款岩茶。

第一款茶香清幽、水感顺滑,第二款茶有一股妖艳的香水味,带苦涩感,第三款茶果香明显,有些渥味。

同时冲出来让教授们品评。

这三款茶代表了市面上流行的三种风格的岩茶,茶农如此安排也算精明,不管对方懂不懂岩茶,都能选中一款。

教授们喝得很认真,每一冲都细细地闻香、尝汤,各种啜来啜去地感受滋味与芬芳。

后来他们选了第二款和第三款带走。

第一款刚开汤,我抢闻了一下茶香,就在心里断言,他们肯定不选这一款,果真,第一款最终落选。

他们走后,我和茶农坐着继续把茶喝完。

因为刚赚了钱,茶农心情不错,只被我问了两句,就打开了话匣子:第一款是正岩有些落坑的肉桂,第二款是他收来的星村那边的奇兰,第三款是做熟的*观音,喝起来有点像果香肉桂。

当然,这三款茶的价位是有区别的。

第一款最贵,后面两款便宜了好多。

茶农担心价格会对教授们产生心理暗示,影响他们的判断,所以只字未提。

后来,他们选了第二款和第三款茶,茶农也就没有说出第一款茶的价格。

教授们这种选茶方法,全然按照个人的口味喜好和对岩茶的理解选茶,茶叶的卖点完全占据主导,根本没人在意茶的好坏——山场根本就没人问,工艺也没有人去探究!

“只要我喜欢的,就是好茶。”

“适口为珍”。

《3》

前几天,同学来喝茶。

她从包里掏出两泡茶,一泡老丛水仙,一泡肉桂,坐下来就准备烧水品鉴。

这位同学生意做得很大,交游更是广阔,每年都要花不少钱用在岩茶礼品采购上。故此跟各大牌非常熟,它们的内部拿货折扣她都了然于心。

这两年岩茶喝多了,她觉得自己已经很懂岩茶了。

于是想从武夷山茶农手里直接收茶,自己定制礼盒。

一年下来,可以省下很多送礼成本。

她拿出的两泡茶,正是近期去武夷山淘的。价位不低,但她觉得完全可以媲美那些10万+一斤的品牌茶,这么一比,性价比马上就出来了。

我们先喝了她带来的老丛水仙。

水仙品种香味挺足,但老丛的丛味不够明显,而且涩感重,舌面上基本感觉不到回甘。

我明白她选这款茶的原因:兰花香鲜明,比较抓人,是能让人一喝就懂的水仙茶。

最重要是,茶汤略带粽叶味,并且,汤水不是寡淡型的,喝起来还挺有醇厚感。

接着再喝肉桂,据说是金交椅山场的。

同学说,比起牛栏坑肉桂,她更喜欢金交椅肉桂,坑涧茶不如岩上的茶香气冲。

一边喝一边聊。

同学反复强调,要找那种非常有特色的茶,入口的一瞬间就能吸引人的。

因为,这样的茶带去领导办公室很吃香。

所以,那泡金交椅肉桂,村姑陈不用喝也知道什么风格——包了10克,很明显就是滋味感偏淡、而香气却很高扬的茶。

果然,沸水刚冲进盖碗,香气就腾起来。隔着几米都能闻到那浓郁的花香。

如此浓艳的花香,其实根本就不应该属于肉桂。必定是拼配茶无疑。

同学对这款茶期待甚高,一个劲地问,怎么样?感觉如何?

我深吸一口气,勉强答道:还不错。

这茶的克数增加到10克之后,让香气叠加,喷薄而出,确实在第一口我就被呛晕了。

《4》

其实,对送礼者来说,选有卖点的茶肯定要优于选山场好的茶。

大多数武夷岩茶是靠山场的优劣来制定价格,比如牛肉、马肉、慧苑老丛。

但大多数有卖点的岩茶,则可能山场一般,并且收购价不高。收了去,给它精美包装一番,说不定能卖个更高的价格——于茶商而言,肯定会比好山场的茶更有利润空间。

某次,在武夷山老赤石喝茶,有个茶农拿出一泡明*色泡袋的茶。

包装看上去非常很普通。

他说,这是一款小品种茶,香气非常有特色,他从小竹林的同学那边收来的,“上海的客户拿去要卖到3万6一斤。”

小竹林,顶多半岩,还是小品种茶,通常情况下价格并不太高。

然而,因为香气滋味有特色、有卖点,可随便卖到如此高价,这简直令人细思极恐。

还有一次,福州开茶庄的朋友带着一位斗茶赛专家评委去喝茶,在天心村茶农家里。

那天,一口气喝了好几泡茶,都是山场比较接近的,而且是同时冲泡,对比着喝的。

茶过三巡,我们让专家先发表品感。

他主要对每泡茶的工艺做了点评:有的茶是雨天采得有闷青味,有的茶发酵偏重了一些,有的茶青没有做透。

最后,他把中间那款工艺相对好的那泡茶往前推了推,表示他最喜欢这款。

看,这就是专家的标准,专家的标准是选山场和选工艺的。

并不是看个人口味和气味偏好。

而在座的其它人,哪怕知道其他的茶有明显工艺欠缺,还是更偏爱发酵重一些的那款,因为它有市场卖点!

“这茶有特色”。

看看现在刻意嫩采的茶、包到10克一泡的茶、拿小品种鱼目混珠肉桂的茶都是茶农、商家为了加强茶叶卖点而使的旁门左道。

长此以往,岩茶市场将越发陷入怪圈,喝茶人可能只识有卖点的岩茶,而不知茶的工艺好坏、山场优劣。

他们只会变得越来越喝不懂岩茶。

《5》

有卖点,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抛弃了根本的产区和工艺,只论个人喜好,只论茶的香气有没有特点,岩茶的行业发展,将会严重偏倚。

照这样下去,恐怕大家都不会再去注重山场,注重工艺了,大家都一股脑地去做香气有特色的茶——这比拥有好的山场和好的工艺更简单——只要往里面拼加香得不行的茶就可以了。

比如牛栏坑肉桂,你的是正宗的牛肉,但香气幽,汤水稠滑,不显山露水。

我拿一款外山的肉桂,拼进一丝丝牛栏坑肉桂,再拼一点金观音,立马就香气逼人,汤水味道重得惊人,虽然不稠滑了,但却味道变重变刺激了。

这样的两款茶放在一起喝,拼配的这款牛栏坑肉桂,马上就会压倒纯正的那款牛肉,得到广大茶友的喜爱。

最终被买走的,是拼配的那款。价格还不低。至少大几万。

黛玉的聘礼还比不过袭人。

是不是很搞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