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茶有上品,适口未必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喝茶的朋友肯定听过一句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在一些约茶的茶会上或者去逛茶叶城试茶时,我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所以今天花一些篇幅来仔细解构这句“八字真言”。这句话出自于茶老板之口,是最常见不过的。我必须坦诚地讲,这句“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句耍无赖的正确废话,因为你没有办法解释清楚你的茶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它对茶叶品质的评判已经脱离了茶叶的品质本身,而是和品饮者个人的品饮感受挂钩了。而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店家也同时巧妙地将茶叶价格和茶叶品质脱钩,将消费者带到了待宰的圈套中。感官性的体验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每个人对茶的“适口”理解不同,有喜鲜爽浓烈的,有喜茶汤醇厚的,也有喜柔汤沉香的,还有喜凛冽霸气的。而且在品饮鉴别上,对品茗者个人的鉴赏能力有很高的门槛。品饮者要清楚地描述个人的茶汤感受,需要有很长久的品饮和鉴赏茶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可成。店家只是转换了一下概念,就留出了很多模糊的空间进行操作。如果满口只谈适口为珍,店家就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形容词来牵引小白茶客对茶汤的感官评判,掩盖劣茶的缺陷。话术强大的老板甚至能一边让你喝一杯难以下咽的烂茶,一边引导你生起饮参汤的想象。适口不够,脑洞来凑。实际上,不少入门的茶客也确确实实遇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茶店卖家看客卖茶。老板看客人的搭配程度和品饮水平来做生意,穿着好的看起来阔气的,不懂喝的就喊价贵一点,坑多一点,反正土大款拿回去泡也只是“适口为珍”嘛;只有碰到懂货的才拿正常的货出来。这几乎都已成了茶行业的潜规则了,不知有多少经不起诱惑的茶商也做过这样的龌龊事呢?短期这样的宣扬确实可以让一些小人浑水摸鱼,赚一些蝇头小利。而长期的竭泽而渔只会让整个茶店的名声一落千丈。我本人无论作为茶叶消费者和从业者,都非常厌恶这样一种行为,因为它丧失了从业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诚信。而这种看人卖茶现象的泛滥也必定会让更多的茶客无法放心来消费这样一种几乎可以算是生活必需品的饮料。当然也有一些茶老板根本不懂茶,只是做个中间商赚茶价,跟风讲也不过是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以求八方通吃。这种情况确实也有很多,但这个是后话,以后开篇再聊。问题是只有茶老板这样讲就还好,我们至少可以用它来作为对茶老板的职业道德的辨别指标。但现在的情况是茶友们也把这个“适口为珍”尊为真理,挂口的招牌。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几种原因:一个是茶客刚入门,暂时缺乏对茶叶的了解,还没有建立自己喝茶的标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在老茶圈喝到仓储有问题的霉味茶说:适口为珍适口为珍。在古茶圈喝到无法判断的茶也说:适口为珍适口为珍。有一类是已经形成了自己喝茶爱好品类的茶客,对自己的选择有清晰的认知,也有了对茶品品质辨别的能力。这时讲出这句话,那就是符合客人自己的饮茶口味和消费情况的,这种值得理解与尊重。还有一类是一些水平较低的茶友在炫耀自己手头买来的被忽悠的茶品时,被老道喝茶人识出了破绽。为了掩饰尴尬,而不得不抛出八字真言救场。所以即使是同一句话,在不同阶段的茶客讲出来的背后的意义都是不同的,真假难辨。一些经常给茶厂站台带货的“评茶师”和野三路的茶人,也视这八字为传统哲学真理,大加传扬。这纯粹就是搅浑水,吃消费者的信任,摸自己的业绩目标罢了。我们再回头一看前面的那句“茶无上品”,各位想想是不是也很有问题?难道茶真的没有上品?茶的品质当然有高低之分,虽然品茗茶汤的过程是主观的,但是茶的品质好坏却是客观存在的。茶的品质难道会因为哪个人觉得好喝不好喝,而就飘忽不定了吗?当然不可能!有薛定谔的猫,可没有薛定谔的茶。如果没有高低之分,又何来几十元到几万元一斤的跨度如此之大的差价呢?几千块一饼的老班章,我倘若喝着不“适口”,请问老哪个板敢几百块让利出手?要是顺着这句话的逻辑,茶老板都要被懂行的茶客敲诈的倾家荡产了。其实有上下之别的,只有饮者的品鉴水平。几十块的粗老绿茶有人喝着满心欢喜,几千块一泡的名家肉桂喝着晕头转向的也大有人在。“适口”只是评价茶叶品质的一部分,不应当与“珍”挂钩,垃圾级别的茶青也能做到部分的适口,比如香气方面的高扬,只要加香精就可以,不也适部分人的口吗?但是要是告诉你里面加了一堆香精,我怕各位标榜者都巴不得立刻找个没人看到的地方抠喉引吐。讲到这里,想必看客们已经了然其中最大的逻辑问题:如果我们将“适口”作为“上品”的标准,评茶标准就会变成一种笼统模糊的,主观唯心的标准。对于鉴赏能力高者来说,饮茶的品质当然以“上品”为佳,但也绝不会因这泡茶适“适口”与否,就随便给茶品真实价值下定论,该是上品就依据上品拥有的特征来评价,这才是真正内行的评茶方法。我们在介绍茶品时,应该谨慎地采用这种“适口为珍”的说法,而将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