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爬好汉坡,走牛栏坑,爬马头岩,李麻花跟你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今晚是跨年夜,跨过今晚,就是。

为了体现仪式感,之前特意留了一泡*家的小牛肉。

专门留到现在,等着跨年夜再泡来喝。

只可惜,原本打算和朋友约在一块喝茶,但是没能组成局。

不过特意备了这么久的茶,该喝还是会喝的。

喝着茶,等新年的钟声响起。

不知不觉,又到新一年。

年末已至,又到岁尾。

依照惯例,该写一些年末感慨,复盘一二。

“复盘”这个互联网新词,麻花平日倒是少用。

说白了,还是过去的回顾与总结。

说到年底盘点,不知从何处着笔。

索性翻开今年在武夷山拍的几张照,用定格图片来回忆即将过去的!

1、牛栏坑肉桂采茶。

每一年的“牛肉”采摘,在岩茶圈都算大新闻。

今年春茶季刚开启的那会儿,许多外省的朋友进不来。

跟着武夷*家的采茶工,在采他家那片牛肉时,现场收到不少提问。

“今年的牛栏坑采茶,围观人数有变少吗?”

闻言,低头往下一看。

和往年比不算多,也不算少。

按个人的感觉,牛栏坑采茶,好比是江湖界华山论剑。

只要身处江湖内,就不会错过这个大事记,各路人马都不会缺席。

即便远在外省、外地进不来,本地本省照样有大把人在围观这场年度大戏。

2、聊聊进坑之路的变化。

牛栏坑算一个东西走向的坑,坑口,坑尾,都能找到出口。

春茶季采茶挑青时,交通还算方便。

靠近坑口亭子的那一大片,直接将茶青挑出来,就近路边就能装车,及时运送到厂里加工。

而到了坑尾那片,还可以拐出去,走到天心寺的停车场入口装车,照样也不耽误。

只可惜,今年“牛肉”在采茶的前一天刚下了一场雨。

第二天一早进坑,过了九点十点,叶面露水已干,不用担心“露水青”困扰。

但坑口刚进坑的那一段泥巴路,依旧泥泞不堪。

春茶采摘挑青运输,进坑出坑全要走这条泥泞小道。

对人工挑青来说,深一脚浅一脚,着实是“行路难”。

不过这段泥巴路,在今年也算成为历史了。今年夏天旧地重游时,它已经修成了一条漂亮的石子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3、终于拍到了雀舌!

武夷岩茶的品种体系,非常多。

哪怕一天喝一个,一年三百六十天,未必能喝得过来。

每次拍品种照时,心里都有这样的感慨。

闻名已久和实际见到,还真的不是一回事!

今年夏天,我们拍到了一片雀舌。

春茶季时腾不出空,拖来拖去,拖到了夏天,才有机会去拍茶农姐姐的那片雀舌。

脂粉花香柔美的雀舌,最近几年,我们几乎年年喝。

但见到实物才意外发现,虽说当时只是夏茶的叶片,但它的小叶片特征依旧很明显。

叶片尖尖的,小巧、玲珑,又可爱。

难怪会被人取名成雀舌。

因为从它的叶片上看,还真的和鸟雀舌头,分毫无差。

3、虎啸岩一览众山小。

去虎啸岩那天,没有让当地朋友带路。

开车跟着旅游大巴,东拐西绕,绕到了目的地。

停下车后,从虎啸岩景区入口,步行走入。

不得不说,虎啸岩的地盘很大,大大小小的景点与小山场,非常多。

有意思的是,那天还爬了一次好汉坡。

和大红袍景区里的好汉坡,名字相同,但地点完全不一样。

虎啸岩的那处好汉坡,贴着一面巨大的山岩,开凿了许多石阶梯。

靠着扶手,小心往前,顶上设有一道“半入云”关口。

旁边还有石桌石凳,当时还在想,等到下雪的时候,坐在那里赏雪喝茶简直太有意境了。

登高远眺,四面都是风景。

夕阳余晖,给四周晕染着一层柔光。

闭着眼随便拍,都能拍出片。

这段好汉坡的路虽然难爬,但风景真的没话说。

4、你看那块风化岩,有流水痕迹。

景区里的风化岩,只是简称。

它是特殊丹霞地貌,表面呈现为红色的巨大山岩。

在风力影响下,能自然剥落出风化岩碎屑,滋养四周土壤。

当你需要判断一片茶地山场正不正时,举目四眺。

只要四周能看到大量风化岩,这片山场绝对差不了。

那天在虎啸岩登高远眺时,看到对面有块风化岩很有意思。

它没有完全风化,四周棱角变得光滑,而是保留一道道流水的痕迹。

可想而知,在流水侵蚀+风化影响下,底下那片绿油油种茶的地方,土壤质地肯定差不了。

5、在桐木邂逅一场山雨。

去桐木的时候,正值三伏天。

天气非常热,又干旱又燥热。

但驱车从星村去往桐木,通过皮坑关卡后,越往上,海拔越高,气温越凉快。

那天在桐木大姐的茶园里,还邂逅了一场雨。

这场雨可太难得了!

要知道,当时已经旱了许久没下雨。

我们在福州快两个月没见过一场雨,但结果在桐木,却遇到一阵小范围的山雨。

一片厚厚的积雨云飘过,短短两个小时内,天色变了再变。

从蓝天白云,晴空一片转成阴天,刮风,下雨,再到放晴。

站在树下躲雨,面前是一大片桐木菜茶,旁边就是九曲溪的上游水源。

远处还有竹林和松木,空气里混着多种草木的清香。

这场清凉的雨,对今年高温夏天来说,着实印象太深刻!

6、再爬马头岩。

去爬马头岩时,特意约了位马头组的茶农,带我们走小山场。

结果,所获颇丰。

开山坪、磊石岩、马鞍岩、云岗峰、猫儿石、悟源涧、横窠、胡麻涧、光板岩、螺丝窠,再到最后,绕到天坑,再走小路,回到大红袍停车场入口。

单单是马头天坑,地盘就非常大。

进坑之后,走了足足半小时,还是没能出来。

天坑,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巨大的、下凹的坑。

当时,走过一段荒草萋萋的窄路。

准确来说,面前基本看不到路,全被杂草挡住了。

走在前面有小伙伴高喊一声,“啊,有一条绿色的蛇!”

虽说没能亲眼看到蛇,看到的全是绿色杂草。

但心里一想到,脚下会不会踩到一脚软软的长条动物,心里就格外凉快。

还没到多想,一群人就在坑内,狂奔往前。

这场面回想起来,倒也有意思得很!

7、末伏时间的牛栏坑。

直到今年,牛栏坑的春、夏、秋、冬,算是完整打卡了一遍。

往年去牛栏坑,多数会选择春秋两季。

春季看采茶,秋季看焙火,顺便再走走逛逛。

唯独三伏时节的牛栏坑,所见不多。

那天下午过去的时候,走了半程,坑里也没见到其它人。

三伏盛夏,草木葳蕤,虫鸣鸟叫。

一旁的肉桂茶树,已经悄悄结了茶籽。

若是放在野外环境,只待茶籽落地生根,就能长出一棵全新的菜茶。

说来,茶树的生长也很奇怪。

冬天开花,夏天结果,春天产茶。

和所谓的春种秋收,刚好完全相反!

9、旱,旱,旱!武夷山的抗旱季

今年的武夷山,特别旱。

整个夏秋两季,几乎没下雨。

桐木上面,海拔高,有着高山小气候,情况还好。

但正岩一带的旱情,并不容乐观。

十月份的时候,还有茶农在调侃,现在的武夷山,卖得最好的不是茶,也不是稻花鱼、防晒霜、竹排门票。

而是水管、水桶、抽水机等抗旱三件套。

扭头一看,九曲溪畔,密密麻麻全是抽水机。

抗旱在前,茶农们的精力被分走大半,去买设备,去请人抽水,请工人浇水……

连今年焙火稍足一些的岩茶,上市时间都比往年慢。

环环紧扣,一环接一环。

刚刚过去的年,对岩茶来说,确实不容易!

不管怎么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年,即将成为过去式。

年,马上就要开启。

新一年,新气象。

但愿明年,能风调雨顺,三晴两雨,多产好茶。

但愿明年,大家能诸事顺遂,能坐下来安心喝茶。

一年更比一年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