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授权发布九曲的溪,星村的茶 [复制链接]

1#
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zgbdf.net/m/

在武夷山旅行,与您见面次数最多的一个字,一定是“茶”字。岩茶、茶厂、茶馆、茶楼、茶山、茶园、茶香、茶叶店、喝茶、制茶、斗茶、茶村、茶饼、茶点、茶旅、茶农、茶经等等,等等。所经之途,所到之处,各种标牌、指示仿佛要穷尽与茶相关的词汇。

▲春茶喊山

当然,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这里是茶的世界,茶的天堂。山上山下,满眼茶园,一垄垄一畦畦,翠屏层叠,美不胜收;村边镇头,随处可见制茶茶厂,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到一处民居,大到成片厂房,厂子不分大小,茶香总是浓郁;闹市街尾,茶楼茶馆林立,三五茶客围坐,喝茶说茶买茶,热闹中藏着静雅,专注中透着斯文。

▲星村茶园

武夷岩茶是让人迷恋的。剪开一小泡倒入茶碗,焙黑的茶卧于瓷白的碗中,盖上盖握在掌中轻摇一摇,沉睡的茶醒来,冲入滚烫的山泉,片刻之后将茶倒入茶杯,汤色醇厚金*,水汽氤氲之中,浓郁的花香弥漫开来,热热的一口入喉,此刻,武夷岩茶独有的、神秘莫测又让人沉醉的“岩骨花香”便进入我们的感官世界,让人回味,再回味。武夷岩茶,岩韵贯穿始终,花香千遍万化,有兰花香、桂花香、蜜桃香……;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号称一岩一茶,著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肉桂、水仙……正因为武夷岩茶的丰富、变化以及独一种地域特有而难以言说的“韵”,让武夷岩茶如法国葡萄酒那般,有了一份追之不尽、求之偶得的“美”。

这不是山水绝美的武夷山,不是闽越古国的武夷山,也不是朱熹柳永的武夷山,我所说的,是茶的武夷山,是大红袍的武夷山,是金骏眉的武夷山。武夷山成就了茶,茶也塑造了武夷山。不曾喝茶,因了美景而首次来武夷山的人,回去也成了茶客;成了茶客的人,因眷念武夷山的茶,而一次次来武夷山。

天下岩茶数武夷,武夷岩茶数星村

这不是一句广告语,也不是大话,是实情。有三句话可以为之作证。

第一句话是“武夷岩茶第一镇”

九曲尽头是星村。星村是武夷山市的一个古镇,地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区域,您来武夷山,坐竹筏漂流九曲溪是不可少的精华项目,竹筏码头所在的地方就是星村镇,九曲溪源头即此。朱熹有诗云:“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说星村这地方桑麻蔽野,良田美池,是好地方。离竹筏码头不远的星村公园里,有一块花岗岩大石,上面刻有福建茶叶泰斗张天福先生题写的“武夷岩茶第一镇”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武夷岩茶第一镇

星村镇能被张老誉为“武夷岩茶第一镇”,谈何容易?我想缘由大致出于星村的“三多”:一是茶山面积多,当下星村,全镇现有茶山面积近6万亩,占武夷山全市近一半,是武夷山市茶叶面积最大的乡镇;二是茶企多,产业发达,大小茶厂多家,从事茶产业的人员上万人,年产武夷岩茶6万担,产值6亿元;三是茶叶品种多,品质高,据初步统计,星村镇目前有多个岩茶品种,星村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不受污染的九曲溪水形成独特的小环境气候,铸就了星村茶叶的优异品质。看来,“岩茶第一镇”并非虚名。

第二句话是“茶不到星村不香”

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九曲溪畔的星村*花岭,酒店旁边有一座供奉海神妈祖的宫庙——天上宫,意为妈祖的天上行宫。天上宫是仿宫殿建筑,像一艘巨大的行船,正面是恢弘精致的砖砌牌楼式门面。天上宫实为“闽南、汀州会馆”,是明清时期,漳、泉、厦等沿海一带商人及闽西汀州客家人,为方便在星村进行茶叶贸易而兴建的活动场所,同时供奉妈祖保佑茶叶行船顺利。当年,像天上宫这样的茶叶会馆遍布星村,有的规模是天上宫的十多倍,如今只剩下这座古老的天上宫见证着当年星村茶叶交易的繁盛。

▲天上宫

早在宋朝,星村茶业就已兴盛。至明清,星村茶市独领全国风骚,所出专茶达全国专茶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星村创出的小种红茶和乌龙茶,倍受青睐。每逢茶季开始,全国的茶商便云集星村,星村成为武夷岩茶的集散地。一条从星村、武夷赤石过风水关,经江西至蒙古边境,辗转到恰克图城的茶叶国际茶路由此形成,史称茶叶之路。不仅如此,当时武夷岩茶的“摊、摇,先炒后焙”的制作工艺也是最先进的,“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很多周边地区的茶叶商人将茶叶运到星村再精加工,茶叶品质提升买出更高价钱,所以一句话在商人和茶农间广泛流传开来:“药不到樟树不灵,茶不到星村不香。”

我在星村镇文化馆见过一张拍摄于年的星村九曲溪茶叶交易场景的照片:黑压压的人群聚集于九曲溪边,有人站有人坐有人弓着身子,装满茶叶的袋子立在旁边,交易场面热闹非凡;茶市之上的公路边是一排黑瓦房,更远处是武夷连绵的山脉。这张照片在九曲溪对岸拍摄,当我们今天来到拍摄点时,可以看到,当年的茶市没了,变成了九曲溪竹筏码头,而远处的山峦还是和当年的模样一样没有变化,峰还是那座峰,坡也还是那个坡。时间会改变许多,也会保留许多。

▲年拍的星村码头照片存于美国盖蒂艺术研究所

第三句话是“争先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去年此时节,受武夷山小说家胡增官邀约,我到星村观摩连续举办了九届的星村茶王赛。我不懂茶,除了蹭茶喝外,主要来看热闹。增官懂茶,浸润武夷山三十年,成为武夷岩茶的“铁杆”广告者——正写一部以武夷岩茶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茶王赛地址设在离星村古茶市不远的一处广场上,我们抵达时,现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过节一般热闹。上百张茶桌摆成流水茶席,找空位落座,赛事开始。白瓷盖碗一字排开,匿名标号的茶样送来,每样茶分几轮冲泡,不同人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几方面评判,填在一张评审表上。大红袍、肉桂、红茶……茶样不停送来,我肚子都喝圆滚了,增官笑话我傻,说评茶不是品茶,每样喝一点就行。我们是大众评审员,评审没那么规范,但增官还是煞有介事地填写评审单。真正的茶王要等专家们评审出来,我们还有其他行程便先行离开了,没有等到那届茶王诞生。

▲年第九届“中国茶乡杯”茶王赛盛况

今年的星村茶王赛前夕我又来了,但我再也无法见到增官,他几个月前因病离世了。我很伤感,每次到武夷山见到的第一张笑脸只能在记忆中了,武夷山的茶依然韵香,增官的那部茶小说终究没能完成。

今天盛行的茶王赛源于古代的斗茶,又叫茗战、点茶或点式,是古代审评茶叶品质优次的一种茶事活动。斗茶最早兴起于唐朝,盛行于宋代贡茶之乡的建州北苑龙焙和武夷山茶区。宋代茶人、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与章岷从事斗茶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武夷茶区的斗茶场面:“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先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宋代斗茶是在贡茶中评选“上品龙茶”,能夺取斗品桂冠是无上荣耀。“武夷御茶园”在元代创立,武夷石乳茶便是通过“斗茶”成为龙凤茶贡品。清末民初,斗茶逐渐发展为各类名茶的茶王赛,形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

武夷星村茶王赛从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武夷山的一大茶事。今天的茶王赛当然不是“今年斗品充官茶”,而是一场制作好茶、推介好茶的茶叶嘉年华了。

▲远眺星村茶山

深秋的武夷山让我留恋、沉醉,大地静谧,天空澄明,万物集聚满能量开始等待。此刻虽不是武夷山采茶制茶的火热时节,但坐在一处安静的茶室,喝一杯茶,看窗外蜿蜒盘旋的茶园,你会有新的发现:清晨的茶叶被白雾笼罩,它们是雪白色的,中午阳光灿烂,它们闪亮着银光,如一万把刀子在晃,到了傍晚,满山尽带*金甲……我不禁怀疑,茶树上的叶子,它们是翠绿欲滴的吗?

▲缘聚武夷茶和天下

作家简介:石华鹏,年5月出生,湖北天门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年开始写作,发表评论、小说、随笔余万字,出版随笔集《鼓山寻秋》《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评论集《新世纪中国散文佳作选评》《故事背后的秘密》《批评之剑》。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新人奖等。中国作协会员。现任《福建文学》杂志副主编。

(来源:九曲源头*旗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