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武夷岩茶的挂壁香 [复制链接]

1#
全身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516/4174800.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最早听到挂壁香这个词,就觉得它形容得很精确。

何为挂壁?

水过留痕,雁过留声,茶过留香是也。

像三坑两涧里那条著名的流香涧,在武夷山也有人称其“留香涧”。

用这个别字的目的,隐隐含着“芳香永驻”的意思。

等到后来,再听别人用杯底香/杯壁香/挂杯香来替代“挂壁香”一词。

麻花都觉得,没有“挂壁”二字来得有感觉。

挂壁,范围更广。

好茶所到之处,无一不留下芳踪。

包括公道杯、茶杯、茶匙……

无处不是,无处不在,无处不香!

《2》

挂壁香,是好茶的必备素质。

下午刚喝了泡朋友中秋前寄来的肉桂,说是他今年的得意之作。

坐在阳台上,太阳正晒在茶桌一角,挪了椅子到阴凉处,泡茶喝。

沸水注入,一团幽幽火香率先涌起。

揭盖闻香,闻到的也是焦糖香当先,花香与桂皮香隐在最后。

冲着这细幽内敛的茶香表现,麻花敢肯定这不是岩上、岗上的肉桂,而是坑涧茶。

分茶出来,慢慢细啜。

茶汤喝起来是顺滑的,但滑归滑,论滋味感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后来一想起,近期都在很奢侈地喝慧苑老丛之类的茶。

再以它们为标杆,对比这泡肉桂,汤水醇厚感难免被比下去。

嗯,错不在这泡肉桂。

错的是我,不应该拿它跟老丛一块比。

论茶味表现,它绝对是合格的,稠、滑、香俱全。

但令人惊喜的是,喝到尾水时,随手端起茶杯,凑近闻香。

比起盖香,附着在杯底/杯壁的香气分子,留驻时间更长。

这时候,主人杯里大约装过了七八冲茶汤,逐冲积累下来的挂壁香,闻上去是一股焦糖香加上桂皮香和花香,微微闻着还有点甜,挺好闻的。

这种转角不期而遇的惊喜,最是能打动人。

神来之笔似的风味,可遇不可求,是正岩茶的风韵所在!

《3》

不过在喝茶时,很多人会漏掉闻挂壁香这个流程。

或者说,不知道挂壁香该怎么闻,索性就省下了这道程序。

其实闻挂壁香的举动,很简单,不难学。

左不过,凑近闻香而已。

但考虑到茶桌上的礼貌礼节问题,在闻挂壁香时,不能端起公道杯直接闻。

如果是自己一人喝茶,那倒还可以随意。

但和别人一块喝茶时,公道杯的存在,跟公筷公勺一样。

仅供“公用”,而非“私用”。

若是直接端起桌上的公道杯,直接凑近自己的鼻端下方去闻。

像鲸鱼吸气那样,深吸两鼻子气。

这场面,在座十之八九的人都接受不了。

实在太不卫生!

等下一道茶继续冲泡出来,再去分茶时,估计大家都心有芥蒂。

嫌弃这茶不卫生,不愿再喝。

这好好的一泡茶,就这样被浪费。

另外,闻香方式不当,在茶桌上很伤害感情。

无形当中,会因为自己的不修边幅,丢掉一大波观众缘。

说不定,下一回再约人喝茶时,还会直接被拉黑。

到头来,还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着实是太郁闷。

为此,麻花在此给大伙们打一下预防针。

切记,和别人一块喝茶时,公道杯不能用来闻香!

《4》

闻岩茶的挂壁香,不能闻公杯。

要闻,只能闻自己的茶杯。

最早那会和前辈们到茶庄里喝茶,当时为了闻挂壁香,会配上闻香杯。

闻香杯的常见造型,宽不过一指上下,细细高高的。

通常,闻香杯的登场,会与配套的茶杯一起。

闻香杯的杯口极窄,散热慢,茶香也散得慢,能留下更多挂壁香。

当时,比较炫技的闻香方式,略有难度。

需要先将少量茶汤,分入窄口的闻香杯。

接着,将茶杯倒扣在闻香杯的杯口后,迅速倒转。

嗯,有点像上海人做八宝饭,为了呈现最终的完美造型,倒扣翻转时一定要手稳。

将闻香杯内的茶汤,倒转进入茶杯后。

热茶均匀流经闻香杯内壁,而窄口的杯型如一口深井,会锁住不少香气分子。

此时,就可以趁热闻香。

双手掌心向内夹住闻香杯,边闻香边搓动手掌。

闻香杯在快速旋转之余,茶香也在积极上扬。

随意低头轻嗅,层次丰富的挂壁香,扶摇而上。

直接低头凑近闻香,这一动作看似不难。

但要将其施展得炉火纯青,既娴熟,又动作优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4》

喝功夫茶,可供闻香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闻干茶香、闻盖香、闻叶底香,以及在喝茶时,感受落水香。

但专门为了闻香,造出一个别致的茶桌配件——闻香杯。

不得不说,这是“挂壁香”的殊荣!

然而,由于操作繁琐、复杂、繁杂等缘故。

在近些年的茶桌上,闻香杯逐渐没落了,用的人也不多。

要想闻挂壁香,直接选杯口窄的品茗杯,即可。

二合一之下,喝茶闻香两不误。

再去动用闻香杯,反倒显得画蛇添足。

不过泡岩茶时,为了闻挂壁香,茶杯的挑选大有讲究。

首先,杯口不能太宽。

像建盏、茶碗等,它们更适合把玩,但聚香效果差。

倒入热茶后,茶汤散热快,香气也散得快。

相比下,为了闻香,还是选窄口的茶杯为好。

其次,容量不能太大。

大盖碗,不聚香。

大茶杯,同样不聚香。

以喷香水为例。

用量相同的前提下,肯定是小房间的留香更持久。

而将香水喷在空间大,空气流通更好的大厅里,没一会就飘淡了。

何况,品茶不是为了牛饮解渴,当然是选精巧细致的茶杯为好!

最后,材质要避开紫砂、粗陶等。

喝茶的杯子,多数以瓷为主。

再不然,也是选玻璃的。

这两类材质表面都是滑溜溜的,不会吸茶香。

喝完杯中的茶汤后,凑近去闻挂杯香时,闻到的茶香更完整。

《5》

挂壁香,于茶于酒都是通用的。

喝红酒的流程,也是先摇杯,再品尝。

等到红酒空杯时,凑近闻,能闻到丝丝浓醇酒香。

有经验的人,能通过红酒杯上的挂杯香,合理推测出这款酒的香型、品质。

喝岩茶时,也是如此。

闻挂壁香,是辅助判断岩茶品质的重要方式。

通常,趁热闻盖香与感受落水香等,考验的是茶香是否丰富多元。

而闻挂壁香,考量的是茶香的持久性。

好茶,要香气落水。

好茶,亦要留香持久。

美妙的挂壁香,它只出现在好茶、好酒里。

能让你在喝完后,还能凭借挂壁香,慢慢回味。

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惊鸿照影,不胜娇羞。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