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一回在试茶时,喝过一泡花香高丛。
那泡茶很古怪,刚一开始冲泡,茶汤谈不上醇厚。
和优质正岩高丛,相差甚远。
但将它当成是一泡普通岩茶,茶味厚度又勉强过得去,不至于寡淡乏味。
然而,它的茶味维持力很弱。
3冲之后,立马不行,水味出来了。
见状可以板上钉钉,这泡茶的内质不足,茶味不耐泡。
但一旁在场喝茶的朋友却关心,咦,可它的汤色没减弱。
汤色深浅程度,看着和先前没差。依旧是橙红色,也算透亮。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有的岩茶会出现“有汤色无茶味”的状况?
汤色与茶味的变化难道不是“正相关”吗?汤色深茶味浓,汤色浅茶味就淡?
千万别这么联想,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正岩原料,发酵适中,焙成轻火的*观音、金牡丹等,它们的汤色偏*偏浅,但并不影响茶味发挥。
茶汤入口,依旧有滋有味。
反之,那些泡出来是“酱油汤”的病火茶,汤色虽深,但实质却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肉眼看到的信息,反而会带有欺骗性。茶味是好是坏,喝过才知晓。
对岩茶而言,有汤色而无茶味,可以重点怀疑以下3点。
《2》
一、做青过熟。
岩茶圈内有这样的病态审美,用红茶的标准来审视红茶。
认为肉桂、水仙等,泡出来的汤色要红一些才好。殊不知,哪怕是正儿八经的红茶,也不再执着于“红汤”。
金骏眉是标准汤色是金*透亮,带金圈。
正山小种的茶汤,以橙红透亮为主。
发酵适中的武夷岩茶,汤色橙*为标准。
汤色过分发红的岩茶,反而有做青过熟之嫌。
比如,摇青频率太快。
比如,静置发酵时间太长。
又比如,只摇青不吹风,或吹风不及时,水分走得不透……
这些的做法都会导致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快速氧化。
转而就是生出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
由于氧化发酵程度高,茶红素、茶褐素等水溶性色素类物质占比过高。
泡出来的茶汤,乍一看跟熟普似的。
这样做青过熟,发酵过高的“岩茶”,早已脱离了乌龙茶的半发酵标准。
处于病态的“红茶化”。
那些做青过熟,但焙茶时仅轻轻焙了一下火的岩茶,喝起来焦糖香很弱。
干茶颜色看着偏绿,没有完全焙转色,但冲泡出来的茶汤却是橙红色、褐红色,喝起来没多少焙火气息。
因为发酵程度高,也谈不上多苦涩,但汤感不醇厚。
闷上一会揭盖趁热去闻,茶香不清晰,甚至会有闷味。
由于故意加重发酵的缘故,这类做青过熟的岩茶,茶味物质含量虽然不高。但却有较多的茶红素、茶褐色等水溶性色素物质支撑。
因此能做到3-5冲后,茶味已经变淡,汤色依旧不减!
《3》
二、焙火焙死。
焙火焙过头的岩茶类似烤焦的肉,没有饮用价值。业内俗称“病火茶”。
鉴别病火岩茶,有不少实用法子。
闻干茶,有焦糊味,无焦糖香,烤焦烤糊的气味明显,凑近去闻比较呛。
看干茶,条索颜色过深,偏炭黑,仔细观察可发现,干茶表面并没有光泽感,较枯槁。
冲泡后浅尝茶味,茶味薄,一股焦苦味,没有茶香,汤水不稠滑,没回甘,不好喝。
稍闷一会,再看叶底,病火茶的叶底没有正常岩茶的软亮鲜活感。
用手轻轻捏去,会感觉手感偏僵硬,没有弹性,证明叶底内在机理受损严重。
纤维活性受损,哪怕多次冲泡,也无法自然舒展。
最后的最后,回到正题,看汤色。
尽管病火岩茶的外形、香气、滋味、韵味等表现,一言难尽。但它的汤色却很深沉。
汤色红里透着黑,类似酱油汤色。
话说,这种“发黑”的汤色是怎么做出来的?
因为焙火操作不当。焙茶时温度高了,时间太长,将茶叶内部的活性彻底焙焦。
茶味全部受损流失后,泡出来的茶汤,入口焦苦、寡淡、又乏味。
但阴差阳错间,却诞生了不少呈现深色的天然色素。这些色素,是导致病火茶泡出酱油汤的关键。
这么说吧,用木柴制成的火柴棍,本身是划不出颜色的。
但点火烧一烧,小木棒燃烧后变成了炭。
用理工男的话来解释,有机物变成了无机物。烧焦烧黑的火柴棍,可以暂时充当眉笔去画眉毛了。
汤色偏暗黑的病火岩茶,从一开始,就已经不适合喝了!
《4》
三、劣质茶加量。
前两年春节,见识过一泡13克的岩茶。
一开始,没有仔细看泡袋上的克数。剪开之后,直接冲泡。快出水出汤的汤色,却让我们傻了眼。
哇哦,浓浓的酱油汤。
揭盖闻,倒也没有闻到焦糊味,而是有着几分清幽花香。
打开看叶底,被沸水快速润了一遍后,干茶的舒展度尚可。
总之,达不到焙死的程度。
只能说,火功有些高,是那种新手喝不惯的高火功。
茶汤入口,舌面立刻是一排密密麻麻的苦味。
连泡2冲,茶味又苦又涩,滋味很浓,但汤感却不稠滑。
并且,那泡大红袍身上,同样发现了“有汤色无茶味”的问题。
明明汤色看着这么深,茶味入口怎么不醇不厚呢?
后来在包装信息上,找到了答案。
包13克的岩茶?!这下水落石出了。
它的汤色深,完全是因为投茶量远远超标。
至于茶味寡淡的原因,说白了还是俩字——品质。
内质不足,数量来凑。
这样的岩茶,能骗得过肉眼,但骗不过口感体验。
对一泡好岩茶来说,又苦又涩,谈不上“有茶味”。喝入口汤稠水滑,醇厚细腻,才是真滋味!
《5》
汤色太深的岩茶,不建议喝。
做青发酵适中的岩茶,汤色不该过分“发红”。
焙火程度适中,没有焙死的岩茶,汤色不该“黑化”。
冲泡浓度适中,茶汤颜色也不该一看就很浓重,活脱脱像是化了浓妆。
好岩茶,是香清甘活的。
上面点名的3类歪瓜裂枣式岩茶,问题多多。
劣质茶喝了,无益健康。
岩骨花香,稠滑细腻的好茶,才能带来“一杯吻喉润”的美妙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