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武夷岩茶的蛤蟆背,到底是怎么来的这里有最
TUhjnbcbe - 2024/2/3 17:04:00
白癜风扩散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50621/4642914.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日夏至,天气很热。

这天据说要有日环食,十多年难得一遇。

但盼了大半天,等来的却不是天文奇观,而是一场骤雨。

轰隆隆的几声雷过后,大雨降得酣畅淋漓。

南方的大夏天,多雨水,多热量,草木疯狂的生长。

瓜瓜蔓蔓们,连成了一片荫。

据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但具体到岩茶这,不仅叶片不同,并且条索上的小凸点——蛤蟆背也不相同。

提到武夷岩茶的蛤蟆背,爱喝水仙、肉桂的朋友,都不陌生。

但不是所有的岩茶上,都有这些小凸起的点点。

有的有,有的没有。

有的凸点大,有的凸点很细很小。

再不然,有的分布集中,有的零零星星的只有两三点,很稀疏。

这背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答案也许就是,看造化吧。

《2》

武夷岩茶的蛤蟆背,到底是怎么来的?

很简单。因为焙火。

焙火,是武夷岩茶加工的必经之路。

通过高温的炭火焙制,能固定岩茶的品质,让风味得到提升。

经历焙火的考验后,可以去除茶叶内的青气、青味,让茶香的特征得到稳固。

与此同时,焙火还能去掉茶叶内部的多余水汽,让岩茶更耐保存。

在过去交通不畅的年代的里,武夷山产的茶叶要送到京城,参加“进京赶考”,要经历一番车马劳顿。

整个物流的时间,可要等特别久。

那一年,乾隆在收到新包裹时,开箱试了新茶。

龙心大悦,写了一句名言,麻花认为这可比“一片两片三四片”写得出彩多多了。

“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可见为了让岩茶耐储存,耐运输,通过焙火将茶叶内部的多余水汽进一步烘干,很有必要。

岩茶在焙火阶段时,当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时,茶叶内部的多余水分争相向外排出。

但在水分排出,渐渐失去水汽的环节中,叶片内的水分子聚集了起来。

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它们像是雨后的蘑菇那样涌起,促使叶片纤维向上隆起,形成了小凸点、小气泡。

当焙火结束后,蛤蟆背就此正式固定、成型。

等到最终泡茶喝茶时,往干茶条索内加入沸水,逐次的冲泡。

条索在逐渐吸饱水分后,自然的舒展开来。

届时,就能看到在叶片表面上,星星点点般的蛤蟆背凸起了。

《3》

早几年,岩茶蛤蟆背的话题,很火热。

当时很多人认为,蛤蟆背是好岩茶的标志,只有正岩山场的茶,才能焙出蛤蟆背。

那会看到这样的说法时,麻花只是一哂。

从叶片上的蛤蟆背,就能看出正岩?这能比上特异功能了。

实话说,按那样鉴别方法去分析一泡岩茶的山场,特别不靠谱。

随便拿出一泡有蛤蟆背的岩茶,就敢说成是正岩的。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前因后果,八竿子也打不着。

武夷岩茶的蛤蟆背起因,在于工艺。和岩茶的山场没关联。

鉴别正岩茶的真伪,方法只有一个,靠喝茶。

像乾隆爷那样,从中喝出“骨鲠”,才是正岩茶的象征。

小口的细啜茶汤,放在嘴巴里慢慢感受。

认真的品尝滋味变化,看看汤水醇厚与否,清爽与否?

汤水入喉时,细细感受喉韵。

如果在品尝感受的时候,能喝出汤水里有内容,有嚼劲,有“骨头”,那才能说明山场的底子不错。

碧水丹山的正岩山场内那些独特的小山场,小地域环境,别处根本无法比拟!

若是看蛤蟆背来辨认正岩茶,那么只要达到了特定的焙火条件,分分钟之间就能变出一大箩筐的“正岩茶”。

有蛤蟆背,不是正岩茶的标志。列位看官们可别再被骗了。

《4》

有蛤蟆背,说明一泡岩茶焙火到位?

NO,NO,NO。

平时在外面喝茶,常能看到这么一小波人。

一泡茶喝完过后,很喜欢左右拨动叶底,观察情况。

当看到有蛤蟆背凸起的点点时,就会很得意的向周围人介绍。

“这一泡茶的焙火不错,看,有蛤蟆背。”

此番话一出,对外行的朋友来说,听起来就感觉特别专业。

但事实上,我们能不能通过蛤蟆背来证明一泡茶的焙火很出色呢?

其实未必。

通过对蛤蟆背的来历了解,就能知道,有蛤蟆背的岩茶不是一件稀奇事。

岩茶在焙火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火功、焙火温度、焙火时长的影响,蛤蟆背的表现形式不太一样。

文火慢炖出来的茶,温度略低,叶片上凸起的小泡点相对没那么明显,蛤蟆背数量略少。

而且,叶片表面上的起泡点细小,像针眼那样。

长时间慢炖之下的岩茶,因为焙火的时间长,蛤蟆背冒出来的凸点虽小,但数量会比较密集。

武夷岩茶的焙火,讲究看茶制茶,看茶焙火。

焙火过程中,火功进一步调整。

火功不同的岩茶,蛤蟆背的小泡点大小、分布方式、数量密度都有不同。

蛤蟆背是岩茶加工过程中,在不同焙火方式下呈现出来的微妙变化。

伴随着温度的提高,叶片表面上的小泡点会逐渐变大,数量变多,变得密集。整体看上去,会感觉更加明显。

像是炸一锅油条,随着油温的升高,里面气泡会变大。炸出来的油条口感更蓬松。

岩茶蛤蟆背的形成,真的一点也不神奇。不能准确的反映一泡岩茶的品质,也不能证明岩茶的焙火到位。

通过观察蛤蟆背的状态,仅仅体现出岩茶的焙火工艺,只能简单的判断一泡茶在焙火时的温度是高是低,是否均匀,时间长短等。

当然,还有一点作用是能看出一泡岩茶有没有吃进火。

像是前几天的文章里面介绍到的走水焙,那些茶的叶片上就没有蛤蟆背,一点焙火的痕迹都没有。

《5》

武夷岩茶的蛤蟆背,它只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

不能当做判断岩茶品质的宝典!

像是传统早餐店里的炸油条,油温高,油条内的气泡会变大。

高温炸出来的新鲜油条,口感咬下去是松软、有弹劲。

但光是凭这一口松软,能看出这根油条的面粉原料情况吗?

当然不能,这太神乎其神,说得离谱了。

再回到喝岩茶上,也是一样。

凡是说能看叶底,就能看出一泡茶是不是正岩,一样是不靠谱!

客观看来,蛤蟆背不是岩茶焙火到位的标志。

看叶底上的蛤蟆背,只能看出焙火上的一些情况。

火功的高与低,焙火受热的均匀与否,炭焙过程的时长,翻焙是否及时……

简单的喝个茶,别把岩茶的蛤蟆背捧得太高。

若想提高喝岩茶的水平,认真多感受茶汤的香气、滋味才是正经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夷岩茶的蛤蟆背,到底是怎么来的这里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