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年武夷山市统计数字显示,武夷山茶树品种的种植面积,肉桂2.9万亩,水仙4.2万亩,二者的总种植面积占全部品种的70%左右,是武夷山的当家品种,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一说,常被人津津乐道。正好这几日气温骤降,适宜喝暖烘烘的茶,便拿两个当家品种出来,对比了一次。
年肉桂的干茶和叶底,肉桂原名玉桂,清代已有品种名记载,后在品种调查中因品质优异,屡次获奖而被重视,此外也有肉桂发源于武夷山马枕峰和慧苑坑的的说法。肉桂:
茶水比1:22,沸水闷泡5分钟,出汤后再闷泡2次:第一泡滋味浓,略苦略收敛,火味显,桂皮味显,第2,3泡滋味淡薄,甜;
茶水比1:22,沸水较快速出汤,共计5泡:第一泡甜,第2,3泡滋味醇,桂皮味显,4,5泡淡薄,显甜味和果酸;
茶水比1:16,沸水较快速出汤,共计7泡,前3泡滋味较浓,有火味,略收敛,桂皮味显,4-5泡滋味醇,桂皮味显,6-7泡滋味淡薄,显甜味,略有果酸;
此次冲泡的年特级肉桂,火气尚存,且较明显,其品种特征“肉桂香”显,肉桂香融于茶汤,锐而幽深,茶汤由此显出醇爽细润的口感和微凉感,同时略有微酸的陈茶特征。叶底成熟度较高,叶质尚软。
据资料记载:
肉桂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叶缘略具波状,叶齿细浅。肉桂品种在发展初期,小开面采制有奶油香,
小开面是以第二叶为参照标准,顶叶与第二叶的面积比例≦1/3。中开面采制有果香(水蜜桃),
中开面是顶叶与第二叶面积比例约为1/2。近大开面采制(做青至三红七绿,中足火烘焙)有桂皮香。现今分布于武夷山不同地块的肉桂品种则风格差异较大,有的品种特征(奶油香,水蜜桃香,桂皮香)不太明显。
大开面是顶叶与第二叶面积比例为≧2/3。水仙
茶水比1:22,沸水冲泡,较快速出汤,前3泡滋味浓,4-5泡滋味醇,6-8泡滋味淡薄,汤色橙*色,滋味醇厚,热喝有花粉香,显青臭气,似浓郁花香。冷汤则显青味。此水仙滋味醇厚,香气沉郁不扬,似做青中有闷热渥坏迹象。亦可看作退火后有返青现象,复火或可提升香气纯度。
年水仙的干茶和叶底,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水仙茶树品种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年),水仙原产于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移植武夷的时间无从考究。水仙属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三倍体。成熟期植株高达2—3m。树姿半开展,分枝稀疏,主干明显,叶柄扁大,叶肉肥厚富腊质,叶缘平整,锯齿较深而均匀。水仙品种好采,好制,制作的乌龙茶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香气优雅如兰花,滋味醇厚,回味甘爽,耐冲泡。制作红茶、绿茶、白茶,同样品质优异。
水仙茶树这是和水仙品种茶树毫无关系的水仙花水仙和肉桂都是高香茶树品种,“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只是相对而言的结论,实则醇爽的肉桂滋味,高扬的水仙香气也都是上等工艺的表现。
参考文献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陈德华;陈桦;刘宝顺;戈佩贞(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z福建调查总队;武夷山幔亭岩茶研究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茶语网-茶百科-乌龙茶的开面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