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饮茶,不懂细品,只是草率入口,草率下咽。
在我眼里,黑而枯瘦的茶不过是身形卷曲的死物,没有生命。
闲暇时候读陆羽的《茶经》,惊诧于他饮茶的讲究:烤茶要炭火,煮茶用山水,观水沸、尝水味,最后得到“汤色浅*,香气极美”的茶汤。饮下这样的茶水自然满口生香,神清气爽。
苏东坡也是讲究之人,他饮茶对水的要求极高。谪居宜兴蜀山时,他最喜饮用金沙泉水煮出来的阳羡贡茶。古人泡茶最推崇的还不是“山水”,而是雪水。因为雪水的杂质少,清寒,纯净,正应了“不寒则烦躁,而味必涩”的说法,而且雪水煮出来的茶还有着一丝丝的甜味。《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泡给贾母的茶用的是积年的“雨水”,而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则是雪水煮出来的,茶具也是用的稀罕珍奇古玩。可见她心中待人有“厚薄”之分,对看重的人,才舍得拿出最好的水和茶具,泡出“轻浮”(指茶味不凡,轻飙浮云之美)之茶待客。一个人倘若不是心性高雅,哪里会有此等雅致情怀?
以雪水烧茶的雅致在画家郑板桥那里也曾有过。他曾写道“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寒冬天气,读书本是辛苦之事,可是他却联想到:窗外雪花飞舞,扫上一盆来煮茶正好,“蟹眼已过鱼眼生,嗖嗖欲作松风鸣”,炉上茶水初沸,诗人闻着茶香,就着一碗青灯读书,这是多么富有情趣的乐事!一个人倘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即便物质再贫乏也可以感受到随处得来的“苦中之甘”。
▲曹墩茶园阮雪清/摄影
饮茶也是如此。《茶经》中说:味道甘爽的是“槚”;不甜而带苦味的是“荈,尝时苦,咽后甜的是“茶”。好的岩茶进口也许有些苦味,特别是浓茶,苦味更明显,但是,你不应该就此轻视这杯茶,因为饮下之后,慢慢的甘味就上来了。口齿之间,喉舌之间,甘味四处漫溢,那甘味清甜,如嚼完一颗青橄榄一般,回味隽永。有人怕苦,所以对茶敬而远之,这是一种失天败,因为他失去了品味甘甜的机会。没有先到的苦,哪里会有后到的“甘”呢?
此次到武夷山的星村镇采风,听了几位茶人的介绍,方明白自己之前对茶的认知甚为浅陋。先前品茶只知道品茶水的甘涩,其他则知之甚少。茶人刘斌说:武夷山茶的特征是“岩骨花香”。“岩骨”是一种醇而厚的岩石之味,冲泡五六次之后依然喉底回甘,而“花香”是在特殊的制作工艺下形成的一种自然而馥郁的幽香,有时是兰花香、有时是茉莉花、栀子花香。香味挂杯,经久不散,沁人心脾。说完,他拿出了一泡肉桂,用烧开的山泉水一泡,盖上杯盖。十几秒之后,拿起杯盖一闻,一股清甜的栀子花香味扑鼻而来。
此外,他还谈到什么是“岩韵”。他说:“岩韵”不是虚无的,你闻到的茶的香气,入口后感受到的醇厚就是“岩韵”。喝武夷岩茶,饮后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持久浓厚,这都是“岩韵”。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这里最妙的是“活”字。“活”是品茶的心灵感受,不仅仅啜英咀华”时从“舌本辩之”,更是茶水入心入肺后感受到的心胸顿时打开、犹如醍醐灌顶般的豁然开朗。
我跟另一位茶人陈师傅聊了很久,他的谈话令我深为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爱茶、懂茶的人。他说:茶是活的,直到茶的废渣被倒进垃圾桶的那一刻时,它才真正死去。他说茶人尊重被采下的每一片茶叶,对待掉在地上的茶,他们绝不会一脚踏上去,而是会捡起,让它跟同伴呆在一起。让它走完应该走完的完整“茶生”。
翠绿的新茶采下来之后,便到了茶人的手里,绿色的叶片经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精选、焙火等一系列工序之后,迅速压缩成一堆干枯、焦黑的枯叶,仿佛全然没有生命。可是你将一撮干茶放到鼻子下面轻轻一嗅,一股清雅的香气缓缓入鼻、入肺,令人无比舒畅。将山泉水烧好,缓缓倒入茶杯,干枯的茶在水中舒展身子,恢复绿色,又活了过来,仿佛凤凰涅槃,先死去,再重生。
茶经历那么多的艰难历程,一步一步,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烘、炒、搓揉,哪一步都是对身体的折磨,汁液失去,身体变形,没有坚忍的力量如何承受?这不也正如人世?一个人走完一生,要经历生离死别的打击、经历被扔到谷底的绝望,然后才可能一步一步爬上来,这不也是一种“先死后生”吗?
在星村,我见到了曹墩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茶人巫含芝。我跟他聊茶,问他什么是好茶,好茶、劣茶怎么分。他微微一笑,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茶,我觉得茶喝得顺口就好。他今年七十八岁,头发已白,脸色红润。他是一个有智慧和阅历的老人。至圣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人到了七十,能够听从心灵的召唤,不强求,不抱怨,懂得顺其自然地接受。巫含芝老人正是如此,在他的眼里,顺口的就是好的,这种好与茶的价格高低无关、与茶具的精美粗劣无关,只和自己的心有关。
茶活一生,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人也是如此。一个真正走过泥沼和深谷的人,才会拥有灵*散发出来的经久不衰的香味。
作者简介
咏樱,真名*勇英,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福建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现代诗歌文化艺术主编、诗意神州主编。大学时曾任福建师大“南方诗社”副主编。擅长散文诗歌写作,在各级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已出版散文集《带爱上路》。
(来源:九曲源头*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