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从前,我认识一个武夷山人。
去他家喝茶,有三种牛肉。
李麻花大吃一惊。
我也疑惑满满,小小一条牛栏坑,产量自然是低的,又如何能产出这么多品种的牛肉来?
这位仁兄大笑,这三种牛肉里面,只有一种是真的,其它两种是假的,你猜是哪一种?
接下来的半小时,我和李麻花啜破了嘴皮,还是猜不出来。
在彼时的菜鸟陈与菜鸟李心目中,牛肉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完全喝不懂,也喝不出真假之别。
后来还是主人揭晓了答案。
挫败之余,我问他,为什么你们要搞出这么多牛肉的花样来?有真有假,真假掺杂?
他又笑了,说,牛肉名气这么大,产量就一点点,全武夷山人都在卖,哪里够卖?客人来了都要买牛肉,都想喝牛肉,真的哪敢拿出来试喝,万一喝了不买我不是亏大了?那肯定要准备一些假的当招待茶啊。
呃,现在市场上,真牛肉跟假牛肉的比例倒底是多少?
主人说,一比十,还有多。
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多假牛肉?!李麻花义愤填膺。
他这次笑得更大声了。
在武夷山开店卖茶的,谁家敢说自己没有牛肉?一年没卖出去几十斤牛肉,都不好意思开下去。
我数了一下,短短两个钟头左右的聊天,他微笑了数不清次数,大笑了三次。
在这三笑当中,我竟然悟了。
对卖岩茶的人来说,谁家没有几十斤牛肉镇店,那就显得自己没实力,茶客也不会上门。
原来,喝得起牛肉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有牛肉卖,更是茶叶店的金字招牌。
不挂着这金光灿灿的招牌,何以开店维生呢?
《2》
后来我去了杭州。
去学习龙井。
第一天逛了西湖,第二天要准备去找茶农、看茶园了。
然后,在街上转了几圈,有点蒙。
怎么谁家店里都在卖狮峰龙井?不是说狮峰龙井产量很少吗?
反正捧出来的都是绿绿的茶芽,也分不清真和假,身为外行客,只能蛮喝蛮去;对掌柜讲的话,蛮信;对掌柜家的龙井茶,蛮买。
后来,我们遇到了一个潜藏的销售高手,他是个的士司机,在他的介绍下李麻花买了三套真丝的床单被套枕套,我买了一堆真丝睡衣...
这个司机开车送我们去了真正的龙井产区——他说外面那些写着西湖龙井的,都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他说真正的龙井只有龙井村才有。他说龙井村分狮峰和梅坞。
然后我们先去了梅坞,坐在阳光斑驳的树影下,吃了一顿杭帮菜,喝了一壶加了姜丝的女儿红。
接着去了狮峰,参观了那几株清朝的老树。
第二天我们自己重走了一次昨天的路线。
在梅坞跟一位大叔聊了很久。喝了他家的龙井,知道了现在的龙井茶树主要是群体种和龙井43号。
在狮峰邂逅了一位传承人,他拥有着一只像铁砂掌一样的手掌——长年炒茶的成果——武侠小说里关于铁砂掌之类武功的描写,灵感难道是来源于绿茶的炒制么?
传承人的太太教我们喝龙井。
群体种是什么味道,43号是什么味道。
外面为什么那么多西湖龙井?李麻花忍不住好奇?
传承人的太太笑了。
如果不写上西湖龙井,茶怎么卖得出去呢?反正喝过真正西湖龙井的人不多,分得清真正西湖龙井的人更少。
顿了顿,她感慨起来:外面那些西湖龙井,卖得不要太好哦....
回酒店的路上,经过几家茶叶店,店门上无一例外挂着狮峰龙井的招牌——谁家里没有几十斤狮峰龙井,都不好意思在杭州开茶叶店吧。
《3》
有个茶友跟我说他去茶城买红茶。
遇到的每一家红茶店,都说自己家有卖金骏眉,是真的金骏眉。
他在茶城逛了一早上,统共看到的金骏眉,大约有二三十款。
每款都不一样,每款都叫金骏眉。
把他整蒙了。
有些金骏眉是芽头,但很黄,金毫还很多;有些金骏眉黑灰色,但条索略长,一看就是切短的;有的金骏眉黄黑掺半,黑的部分泛着细碎的光芒....
价格更是高低起伏似山峦。
有的,有0的,有00的。
他不知道市场指导价是多少,他也不知道金骏眉的执行标准是怎样,身为一个不太懂行的茶客,他很无助。
我突然想到了我在杭州看到满大街狮峰龙井梅坞龙井时,两眼发晕的场景,对这位茶友的蒙,感同身受。
是的,满大街的金骏眉,都长得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这叫普通茶友,如何分辨,如何选择?
最后只能蒙蒙地,选择一款价格合适的,买走。
很搞笑吧,买金骏眉,并不是被茶吸引,而是凭价格来决定买哪一款。
这是普通茶客的普世标准,却让茶农的灵魂,钉上了拷问的十字架。
我知道,如果不卖金骏眉,其它的茶,不好卖,有名气的茶才容易引来茶客。
有名气的茶,利润空间才大——随便拿个拼配的小种,或者坦洋,一般人哪里喝得出来?
茶友最后总结说,在那个茶城里,有一多半的茶叶店,宣称自己店里卖金骏眉。
桐木关的。
是的,如果连金骏眉都没有卖,如何显得自己专业又有实力呢?
这年头,不卖点金骏眉,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红茶。
《4》
后来我又认识了好几个福鼎人。
卖白茶的。
从前当然不是卖白茶的,从前这帮人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卖白茶的。
有做板材厂的,有开小吃店的,有当导游的,有开饭馆的....
后来都卖白茶了。
有的人还在福鼎的各大路各小路,树起了硕大的广告牌。把自己品牌的名字,打得很响亮。
当然这些人,都不是太姥山的。
他们分散在福鼎各个茶区。
然而,最近一看,好家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搬家了吗?都搬到太姥山去了吗?怎么都开始卖起太姥银针来了?
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看着那些太姥银针,真心不敢相信,也不敢喝。
但是我也不能说人家是假的——人家可以向太姥山的茶农收茶青呀,收太姥山的青做出来的不也是太姥白茶么?
我们当然不可以刨根问底去调查他是向太姥山哪一户人家收的茶青,又收了多少。
所以,只能任这满大街的太姥银针,像雪花一般,飞遍互联网的角角落落。
随便走一圈,点头的茶叶批发市场里,太姥银针多得跟米一样;随便上网看一看,名字上印着太姥银针的商品,琳琅满目。
我知道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太姥银针。
因为太姥山的白毫银针每年产多少量,谁家多谁家少,谁家品质好谁家胡乱做,春茶季天天在山上呆着,还不知道么?
但我不能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
于是,只能忍着。
眼睁睁看着这些太姥银针们,满大街乱窜。
想来,一家店,一个品牌,想要在纷繁复杂的茶圈里立足,不卖点太姥银针,如何彰显自己的实力呢?
这年头,在福鼎,谁家没有几十斤上百斤太姥银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茶。
《5》
牛肉已经是满武夷山都是了。
金骏眉是全国各地茶城铺遍了。
西湖龙井也遍地开花,香遍大江南北。
而当年的出口之王太姥银针,产量也在某些茶掌柜的脑子里暴涨了。
在不久的将来,满互联网,应该都会充斥着太姥银针吧。
到那时候,相信太姥银针就不值钱了。
可这么好的东西,让它因为假冒品太多而跌下神坛,我又于心不忍。
劣币怎么能驱逐良币呢?
遂写下此文,以醒世人。
须知,真正的好茶,必定是产量极低的。
满大街都有的,是李鬼,而李逵,只有一个。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