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一天天的变热,太阳光线也越来越强,老生常谈的话题——防晒,又要被提上日程。那么,防晒防的到底是什么,又要如何选择防晒霜呢?
UVA和UVB
适度的日照能消毒杀菌,促进人体产生维生素D,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近年来皮肤科学研究证明,过度的日光曝晒是促使皮肤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引起皮肤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日光列为I类致癌物质。特别是由于工业污染使臭氧减少,大气臭氧层出现变化,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变强,使照射在地球表面和人类皮肤上的长波紫外线增加,加重了对皮肤的伤害。
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紫外线可分为三个部分,波长从短到长分别为:UVC(-nm)、UVB(-nm)、UVA(-nm)。其中UVC由于被大气层过滤,所以不会到达皮肤,而UVB和UVA是对皮肤产生伤害的最主要因素。
1、UVA和UVB的区别
(1)UVB能到达皮肤表皮层,而UVA能达到皮肤真皮层;
(2)UVB不能够穿透玻璃,而UVA能够穿透玻璃;
(3)UVB辐射量有季节和时间差异,夏季辐照量最多,一天中11:00~15:00辐照量最多,而UVA的辐照量没有季节和时间差异。
2、UVA和UVB对皮肤的伤害
(1)短期伤害:晒黑、晒伤、红斑、水肿,甚至水泡
(2)长期伤害:损伤细胞DNA和胶原、弹性纤维组织等皮肤内部的微细结构,产生皱纹和幼纹,令皮肤松弛衰老,甚至能引起皮肤癌。
最近研究发现,除了UVA和UVB,其实近红外线也会伤害肌肤,是胶原蛋白流失、肌肤衰老的元凶之一。它的波长比uva更长,穿透力、对皮肤的杀伤力也更强,但目前市面上可以抵抗红外线的防晒产品比较少。
如何选择防晒产品
1、强度值
(1)SPF值
SPF值即防护UVB的效率。理论上,不同SPF防晒霜能够遮挡的紫外线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SPF-1)/SPF*%
也就是说SPF15可以过滤93.3%的紫外线,SPF30可以过滤96.7%的紫外线、SPF50则可以过滤98.0%的紫外线。由此可见SPF指数越高,过滤的紫外线越多。
但客观地讲,SPF值的增长与屏挡紫外线的能力并不能成正比。SPF15的产品已经能过滤到90%以上的紫外线。
还有一个对SPF的通俗解释,即SPF就是皮肤能抵挡紫外线晒伤的时间倍数,有个很常见的计算方法:一般人的皮肤平均能抵挡阳光15分钟不被晒伤,如果使用SPF15的防紫外线用品,那就是有分钟的防晒时间。
研究发现,在紫外线高照射的环境中,高SPF的防晒产品确实对皮肤具有明显的生物学保护作用。但是SPF值越高意味着防晒剂的添加量越高,高含量的防晒剂会对皮肤造成负担,所以不要盲目选择高SPF的产品,要根据我们的所处位置、出汗情况及自身肤质来进行选择,保证使用的舒适感、防护作用和安全性,同时平时要注意用量要足。
很多人觉得SPF值越高的防晒产品肤感越油腻,其实油腻与否主要是看防晒霜剂型是油包水还是水包油体系,和SPF值没有太大关系。油包水体系的防晒产品抗水抗汗性要优于水包油体系,防护时间更长,但是肤感上可能会比水包油体系稍微油腻一些。
(2)PA值
PA值即防护UVA的效率。
多年前,学界还没有认识到UVA也会对皮肤产生危害。因此当时的防晒产品只注重防UVB。但其后发现了UVA对皮肤的伤害后,相关的防UVA紫外线的防晒剂及产品才慢慢开发出来。
目前我们国家所使用的是PA值。分别以PA+,PA++,PA+++来表示防UVA的能力。但其它国家和地区不一定是用PA值来标注防UVA的能力,比如欧洲用PPD后面接数值表示防紫外线UVA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VA辐射具有光致癌性和光老化潜力。所以最好选择覆盖UVA和UVB的广谱防晒霜。
在选择防晒霜的强度时,要考虑我们将要暴露的天气和环境及我们自身皮肤耐受性。如果只是上下班的时候才会短暂出现在室外,那么SPF15,PA++就足够了。如果在夏日进行长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去高海拔地区,最好使用SPF30,PA+++,并且要每一两个小时补涂一次,如果皮肤耐受度比较强,也可以选择SPF50,PA++++的产品,尤其去海边等地方,由于水面对光的反射,紫外线更强,建议要选择抗水性强、SPF高的防晒。
2、防晒剂类型
(1)化学防晒剂
化学防晒剂的防护原理是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然后以热的形式散发出去。常用的有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胡莫柳酯、奥克立林等,相对于物理防晒剂来说,化学防晒剂的致敏性和刺激性要大一些。纯化学防晒会偏油腻,但肤感相对纯物理防晒会更好,易推开,不厚重。
(2)物理防晒剂
主要是通过散射和反射紫外线达到防晒的目的,常用的有氧化锌、二氧化钛等,安全性较化学防晒剂要高一点(物理防晒剂因为纳米级,仍然具有一定的渗透吸收性);纯物理防晒肤感偏厚重,容易泛白,随着现在制备工艺越来越先进,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对于敏感肌还是建议以物理防晒霜为主。
研究发现,与化学防晒霜相比,大部分人涂抹物理防晒霜时使用量为化学防晒霜的2/3,可能由于物理防晒霜厚重、泛白、拔干等负面原因,这也导致了实际使用物理防晒霜的防晒效果要低于化学防晒霜。现在市面上较多的是物理化学复配的防晒产品。
防晒的注意事项
1、足量使用
防晒霜的防护效果与使用量呈正相关。
防晒霜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充分地使用防晒霜。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测试SPF的标准用量为2mg/cm2。但是研究发现,消费者实际在使用时由于肤感、成本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防晒霜的用量,一般使用量在1.3-0.39mg/cm2,这也大大降低了防晒指数。
2、每天使用
紫外线对色斑或雀斑的促进作用是个日积月累的渐变结果。不要说冬天,就算在室内也无法完全避开阳光对肌肤的侵袭。研究表明,人的自然衰老只占10%,90%是光老化。所以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天气,使用防晒都是有必要的。
3、及时补涂
有些消费者认为涂了防晒就可以放任自己长时间的暴露在阳光下,其实不然,防晒产品的日光防护波段是有限的,未被防护的波段仍然会损伤皮肤,所以在日光照射较强烈的时间我们要尽量减少暴晒时间,或者及时补涂防晒,当然搭配一些硬防晒比如遮阳帽、防晒衣会更好。
4、避免搓泥
很多人在涂抹防晒用品的时候会产生搓泥的现象,这很可能是因为护肤品中的增稠剂或高分子聚合物和防晒霜中的二氧化钛、氧化锌成分发生反应,所以在使用防晒霜之前,尽量避免使用卡波姆、大分子玻尿酸等成分的护肤品,并且采用按压的方式涂抹防晒霜。在涂完防晒霜等待成膜之后再使用粉底或其他产品。
关于防晒的知识小芭就讲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护肤知识或者在护肤方面有任何迷惑的小仙女,都可以给小芭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