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五日
是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在我们的印象中
端午节是个很热闹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
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项目
快乐非凡
那么,为什么端午节
要说“安康”而不是“快乐”呢?
端午是夏季的开端
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
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
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
蛇虫繁殖,易咬伤人
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包括悬艾草、挂菖蒲、洗晨澡、驱五毒、佩香包等
都有驱除灾害、瘟疫
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
也是端午说“安康”的原因
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跟着文明舟山一起来解锁端午传统习俗里隐藏的健康养生防疫小知识。
吃
粽
子
养胃清火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吃食。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箬竹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芦苇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箬竹叶清热解毒消肿。粽子软糯可口开胃,特别适合初夏食用。粽子的配料如红枣、赤小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鸭蛋黄、鲜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然而,粽子虽美味,但热量较高,不可贪食。
洗
药
浴
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端午正值初夏、梅雨之际,气候渐渐炎热潮湿,此时药浴,对防治疾病有更好的效果。药浴一般采用泡澡或足浴。药物选择可以单用艾叶,也可用生大黄、黄柏、苦参、蛇床子等祛风除湿清热止痒的中药,对于小儿常见的痱子、皮肤瘙痒,成人常见的湿疹、脚癣都有很好的疗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端午药浴还可以加入适当药物辅佐,畏寒怕冷的人,可加吴茱萸、丁香、肉桂等;燥热的人,可加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洗药浴时间不要太长,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易引发昏厥。血压控制不佳、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者,不宜洗药浴,有严重皮肤病或糖尿病足者,须遵医嘱。
饮
药
酒
解毒杀虫
提到端午饮药酒,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雄黄酒”,雄黄属有毒类中药,不宜直接服用,可用黄酒和其他药酒代替。中医认为,黄酒属温性,适量饮用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加入其他中草药泡制饮用。药酒虽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哺乳期妇女、酒精过敏者、糖尿病及患有肝肾疾病者不宜饮用。
挂
香
囊
抵抗疾病
以前人们在野外住宿,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旁,起驱虫的作用。后来改用布和丝绸,制作成香囊,慢慢成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香囊清香、驱虫、避瘟,常会填充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他们都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舒筋顺气。
来源
文明舟山
原标题:《端午习俗里,隐藏的健康防疫知识,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