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永远不肯将就
TUhjnbcbe - 2024/10/5 17:05:00
白癜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https://m.39.net/pf/a_4445754.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蓝小笛的朋友上了新三板,请我们吃饭。

村姑陈本来是不耐烦这种应酬场面的,小女子就喜欢躲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喝喝茶,清清静静地呆着。

然而,李麻花这个“专管九省贩骆驼”的,一听说哪里有好吃的,下刀子她都会去。

后来就被这两只二师兄拉去蹭饭了。

然而,很没意思的是,整顿饭都在听蓝小笛的朋友大讲他的宏图壮志,上了新三板之后,要上A股,要走向世界.......

唠叨得我们兴致全无,全程礼貌地陪着笑脸。

李麻花一边吃着鲍鱼,一边小声嘀咕:不就是个卖红木的么....

我赶快用一片厚厚的生三文鱼沾芥末堵住她的嘴。

本来这样一顿饭,是乏善可陈的,不值得书写。

然而,饭后的茶聚上,剧情产生了大逆转。

饭后照例是去喝茶,“新三板”的朋友开的会所,在福州算是比较有知名度的连锁茶庄。

坐下来喝了一泡正岩水仙,“新三板”就说,来喝这个茶。

说着从包里掏出一饼白茶,袋子上印着老白茶三个大红字,书法写得很飘逸,有点村姑陈老爹的范儿。

李麻花一看到有人炫茶就两眼放光,赶紧拿过来看。

日期那栏,赫然印着:年。

我们俩被这个日期吓到了,抬起头来看新三板。

他看我们惊讶,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正宗高山的老白茶,哥淘到的,尝尝看。

最后泡出来的感觉看官们应该已经猜到了,汤水浑浊,没有高山白茶的清爽感。汤水寡淡,没有高山茶的空灵感。香气轻浅,没有高山茶的浓郁花香、粽叶香.......

我们第一杯喝得又快又急,因为以为是不可多得的好茶。

第二杯喝得缓慢又缓慢,都盼着别人多喝一点,自己少喝一点。

第三杯,动都不想动。差一点就要跟泡茶小妹说,请给我一杯白开水。

新三板看我们不怎么喝,还以为我们看到这么好的茶,舍不得喝,一个劲地劝:喝啊,别不好意思,这茶我买了好几箱呢,我一个下属的朋友家里人自己做的,一饼28元买的,便宜吧。喜欢过几天来我办公室拿几饼回去。

呃,年高山茶28元一饼?这个价格请工人都请不到吧!还随随便便就能买到一箱?

李麻花忍不住怼他:“X总,您这上市公司大老板,也贪这点便宜?福鼎高山的老白茶,这个价格也太低了吧,这样你也敢买?”

新三板满不在乎:“我这个下属跟我好几年了,他拖朋友帮我买的,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且价格便宜,就算是假的,又能骗我多少钱?先买了再说。”

蓝小笛和我对看了一眼,他拉着新三板出去抽烟了,而我,赶快从包里掏出一罐白茶,让泡茶小妹换掉了盖碗里这泡“高山茶”。

回家的路上,李麻花一路在嘀咕,真没想到啊,这上了新三板的家伙,也贪这种小便宜。哎,你说你天天写介绍高山茶的文章,还有什么用啊?写到手抽筋,还不是照样有人贪小便宜去买廉价茶!!

我没有应她,我装睡,实际上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廉价茶屡禁不止?为什么永远有人在买廉价茶的路上前赴后继?

车里暖气开得很足,摇摇晃晃很舒服,后来,我就睡着了。

01、廉价茶都是怎么来的

这些以低价取胜,以低价博取眼球的廉价茶,都是怎么来的呢?

以村姑陈近两年游历福鼎的经历来看,这些廉价的白茶,来自两个途径:

1、小茶农作坊的自晒茶。

小茶农,是指福鼎农村的茶农,自己没有开茶厂,但自己有小片的茶园。

春、夏、秋三季,有空的时候就去自己家园子里采一些白茶下来,在自己家院子里晒干。

到了冬季,家家户户都会台刈——修剪茶树。这些像城市修剪绿化带一样修剪下来的茶叶,用扫把扫一扫,拿麻袋装回家晒干,就充作秋寿眉出售了。

他们晒好的茶,经常被中型茶厂所收购,加入一点点好料之后,压制成廉价的茶饼。覆盖金字塔底层的消费群体。

由于没有建白茶厂,没有规范的白茶生产流程,这些茶,采摘的时候等级是很随意的,采到芽头是芽头,采到两叶是牡丹,采下三叶就是寿眉。

连大厂不采的夏茶,也被某些小茶农采下来晒干制作成品茶。

这样随意采摘的的后果就是,同一堆茶里,可能混杂银针、牡丹、寿眉三种等级,明显一个大杂烩。

同样是因为没有建厂,没有规范的设备和工具,茶采下来,晒制的时候更加的随意。不像茶厂一样用干净的水筛摊晾,有良心的布块布,粗糙的随随便便便往地下一摊,就晒上了。卫生嘛,暂时不考虑。

农家自晒茶的作者们,还有别的主业,做点白茶只是副业,所以,晒茶也极不用心。早晨拿出去,晚上再拿回来,中间要是下雨呢?才不管呢。让它淋着。进了水,再晒干就可以了。这样还能去青味,去生味,产生陈茶的陈香呢。

晒完之后,还要烘干。小茶农家里,哪有烘干的工具?于是,就直接收麻袋里,扔阁楼上。不烘干,含水量高,是小茶农自晒茶的硬伤。

含水量高的结果就是,你买斤茶,可能有10斤多是水。买10斤茶,有1斤多是水。买1斤茶,有1两多是水。

而含水量低的茶,买斤,只有5-7斤是水。买10斤,只有5-7两是水。买1斤茶,只有5-7钱是水。

相比之下,廉价茶,单价是便宜了,但你买到水的机会,就高了近一半。

2、福鼎之外的外山茶。

外山茶对福鼎白茶的冲击,是目前福鼎白茶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那些来自周边县城的白茶,超越福鼎白茶,成为了广大北方地区茶客们桌子上的常客。

可以说一句毫不客观的话,北方市场上的白茶,大量来自于福鼎周边的地区。

它们用福鼎白茶的名字,卖着外山茶的价钱,迅速收获了大票不识货的粉丝。

这些周边县城的白茶,长着和福鼎白茶相似的脸,但却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并没有长着福鼎白茶的心——它们的香气和汤水,以及制作工艺,与福鼎白茶相去甚远,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当然,由于没有规范化生产和加工,成本低,价格,自然直逼底线。

没有喝过真正福鼎白茶的人,被蒙个一次两次三次的,实属正常。

以黄蓉之精,不是也道了裘千丈的道儿?

02、廉价茶为何市场空间巨大

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相信大家都熟知了。

有供,必有求。有了求,才会有供。

中小型茶厂为何大量生产廉价茶,原因只有一个——广阔的市场需求。

正是因为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才有了源源不断地生产力。

如果卖不出去,滞销,谁还会再生产廉价茶呢?

只要消费者们肃清观念,不贪小便宜,不喝来路不明的茶,这些廉价茶,便没有了销路,只消第一年囤积一批货在手上,生产廉价茶的中小型茶厂,第二年便没有胆量再生产与前一年相当的产量,势必减产。

如此延续下去,不出五年,廉价茶便没人再生产了。市场将一片清明。

即使不站在口感和卫生的角度,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只出于对“福鼎白茶”这个政府重金打造的品牌的热爱,村姑陈也建议,中小型茶厂们,不要再生产廉价茶。

如果顾客28元就能买到年的白露饼,还是顶级的高山茶,那以后,谁还会觉得福鼎白茶好呢?谁还会认为“福鼎白茶”有品牌价值呢?

如果我们的茶厂,只盯着眼前这片市场,只盯着眼前这点蝇头小利,只看着这两三年的利好就胡乱瞎搞,那未来,也许我们会成为第二个铁观音。

人家铁观音至少还风靡大江南北,家喻户晓了10多年20年,风光过,目前失意一下,也是天道轮回自然规律。

咱们还没大红大紫过呢,就这么被瞎搞给搞下去了,值还是不值?各位身为“福鼎茶人”的福鼎人,不心痛吗?

一个女生,一顿饭就能追到,未来势必不会得到珍惜。

一个品牌,一直走廉价路线,未来势必不会成为茶界的NO.1。

要知道,在宋朝,白茶可是皇帝御用的贡茶。全国排名第一的小鲜肉。

白茶这颗遗落民间的沧海遗珠,咱们是要让它恢复一千多年前的辉煌,还是让它变成几十块钱一饼的街边流莺,就要靠所有福鼎茶农们共同努力了!

不做低端廉价茶,用高品质白茶提高“福鼎白茶”品牌含金量,再打败周边的杂牌白茶,才能问鼎中原,与普洱较一日之长短。

03、都是哪些人在买廉价茶

说实在的,会买廉价茶的,都不是真正爱茶的,也不是真正懂茶的。

比如,我戴过了欧米伽之后,就再也看不上天棱。

比如,我背过了Gucci之后,就再也不愿意背蔻驰。

比如,我用喝过了正岩茶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喝外山茶。

人往高处走,这是我们的本性。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享受过更好的生活之后,怎么还能回去在贫穷里吃糠咽菜?

当你喝过了正岩的水仙肉桂之后,你怎么可能还喝得下又涩又薄的外山茶?

而那些喝茶水平忽高忽低,高山茶能喝,平地茶也入得了口,甚至外山白茶也觉得不错的人,都不是正真懂得喝茶的人。

不懂得茶的香,不懂得茶的韵,不懂得茶的纯和柔,茶在这种人的口里,跟一杯白开水没有区别。

喝茶的时候,懂茶的人都在享受,细细感受这泡茶的妙处,而不懂茶的人,在喝水,脑子里想着别的事。

茶只是一杯曾经从他的肠肚里穿过的水,而己。

某一次,在武夷山跟一个茶农闲聊,说起别人家的茶。

他发自肺腑地说,“有时候,喝到做得很差的茶,真的喝不下去,很想请人家不要给我倒茶了,给一杯白开水更好。”

我理解他的这种心情,这是所有真正懂得喝茶的人,都会有的心态。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永远不肯将就。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永远不肯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