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饮食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必不可缺的物质,故《汉书》记载“民以食为天”。
同样的饮食,为什么有的人吃了舒服、健壮,而有些人吃了起反作用?因为祖先将食物分属不同种类,有寒、凉、温、热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有升降浮沉的不同,亦有“归经”的差异,吃的东西与个人体质相匹配,则有益,反之则有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饮食养生,如果安排妥当,会起到滋养调理,延年益寿及御病防病的作用,如气虚用粳米、山药、大枣;精不足用紫河车,猪肝;神不足,用龙眼肉等。选用甲鱼,芝麻、桑葚、枸杞延年益寿;选用黑木耳,清热凉血;西瓜、绿豆清热解暑;薏米仁祛湿;肉桂、羊肉以温中散寒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饮食原则
1,全面膳食,合理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谋而合。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饮食中要注意调和五味,不偏嗜、久食某种食物或味道,亦依据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合理搭配。食物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大致相同时,便于消化吸收,不伤阴阳。
2,三因制宜:根据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偏阴偏阳,因人制宜;亦根据季节及一天中的时辰制宜;因地域不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食物,若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宜食温热滋润之品,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宜食用清淡通利或甘凉之品。
3,饮食有节:体现在一日三餐的时间安排及饥饱度上,早餐六点半到八点半,午餐11点半到13点半,晚餐18点到20点之间为宜;吃饭七八分饱为度;注意卫生,提倡新鲜清洁清淡熟食,勿食肥甘厚味、不清洁、不卫生的变质的食物;同时注意禁忌,热证忌辛辣,寒证忌生冷,脾胃虚忌油腻,忌有毒的食物,注意食物之间的相克,如螃蟹忌柿、荆芥,人参忌萝卜、茶叶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