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世纪90年代,大家可以选择的娱乐方式非常有限。
报纸和杂志,是当时主要的消遣方式。
即便没有网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无疑是最幸福的时光。
而在那时候,长辈的书桌角落总是放着一罐茶叶。
最简单的铁罐,没有其它多余的修饰。
虽然在如今看来,那样的包装难以满足茶叶贮存的条件,但喝的,就是那一口茶味,一口舒心。
何必讲究那么多呢?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叶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多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
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营销技巧层出不穷。
曾经询问过身边的人,想知道他们是如何选茶、买茶的?更看重什么?
得到的回答,大多围绕着名气、包装、价格所展开。
听得越多,反而混乱,似乎很少人能真正掌握诀窍。
而你,在买六大茶类时以什么为标准呢?
《2》
买茶应该看名气吗?
追名气,是许多茶友刚入门的必经之路。
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认知的局限性,踩入陷阱。
说起绿茶,第一反应是西湖龙井;说起白茶,则会想到老白茶;说起武夷岩茶,不得不提牛栏坑肉桂;说起红茶,金骏眉人尽皆知……
在对各个茶类了解尚未透彻之前,新茶友往往会选择名气大的茶。
的确,以上所说的这些茶,都是经过了大众的考验,方才名声大噪,脱颖而出。
但名气越大,造假也就越多。
曾经,有一位茶友气冲冲地前来“投诉”说,“你平时把老白茶说得这么好喝,我买的为什么没味道?”
面对质疑,虽然自己一头雾水,但也耐心地询问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茶友说,周围的朋友都在喝老白茶,而且赞不绝口,可没想到买回来后却不如意。
几乎没有香气不说,连汤水也只是淡淡的茶味。
“年的老白茶,浪费了我大洋!”这句话,道出了背后的真相。
元就能买到9年陈老白茶?自然不可能。
而它的真正面目,是做旧老白茶。
随着老白茶的走火,真正优质的老白茶价格水涨船高,且到了有市无价的地步。
年份高、品质好的老白茶大多掌握在收藏家手中,而市面上少见。
而那些动辄10年陈,价格却低得离谱的老白茶,其实根本是“假”的,是做旧而来。
并非自然陈化而来,而是以渥堆、暴晒、高温烘干等手段,人为地将新白茶变为老白茶的模样。
可想而知,与真正的老白茶品质,却存在着云泥之别。
除了老白茶以外,所谓的牛栏坑肉桂、金骏眉似乎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内。
但正宗的牛肉、金骏眉价格高昂不说,产量十分稀少。
而某宝上那些销量过万,价格低廉的“名茶”,存在诸多猫腻。
至于值不值得购买,选择权依然在大众手中。
《3》
买茶应该看包装吗?
人是视觉动物,这点无可厚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
因此,当众人看到一些茶叶带着华丽的外包装时,难免会心动不已。
在年,财经作家吴晓波首次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颜价比”。
他这样说道,“当大家愿意为场景、为心情、为品质买单的时候,有一个名词“性价比”消失了,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颜价比”,好看变得非常重要。”
但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多消费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