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少室山上,有两个门派,它们虽然在同一座山上,却互不相干,各自为政。
它们是少林寺和嵩山派。
而武夷山上,也有两种茶,它们虽然同在一座山上,口感滋味却也大有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
它们是正岩茶和半岩茶。
正岩茶,有自岩茶自己的风骨。是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典型代表。
半岩茶,自有半岩茶的特色。是大多数喝不起正岩茶的客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各花入各眼。
就像拜师学艺,虽然同在一座山上,也并没有见到所有人都去了少林派,毕竟当和尚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一种人生规划。而俗家弟子又不能练成那些少林派的高深武功。
所以,还是有大票的年轻人,选择了投在嵩山左冷禅的门下。
不过,少林百年基业,自有其独到之处。
正岩茶贵,也自然有它贵的道理。
大家可以嫌它贵,选择喝便宜的半岩茶。但不能抹杀它的好。
正岩茶,除了产量低之外,还有哪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呢?
以当下最红的肉桂为例,讲一讲正岩茶的这些不同寻常之处。
《2》
首先,正岩茶的香气,是可以独步岩茶之林的。
正岩茶产区,由于地形的特殊,在具体的种植区域方面,又有更细致的划分。
分岩上与坑涧,两种。
岩上茶,指的是种植于正岩山场的岩壁上的茶树。
它们受到光照的时间略长一些,享受到云雾的时间略短一些,吸收到山上岩石上风化物的机会更大一些。而土壤中的含水量,略少一些。
坑涧茶,指的是种植于正岩的各种山场内地势低洼处的茶树。比如盆地的底部,沟的底部,坑的底部。
它们长年处于云遮雾罩之中,就算有享受到阳光,也是直射光少,漫射光多。下降的雨雾,生成的小分子水雾,大量被它们吸收。从而让土壤中的含水量,略多一些。
土壤、茶树根部、茶园垒石生成青苔的机会,就更大一些。
因为这些生长环境上的不同,导致了岩上肉桂和坑涧肉桂,生成了不同的香气特征。
岩上的肉桂,香气张扬霸气,桂皮香带辛辣感,刺激感强烈。
岩上的肉桂如果还带有花香,那么这股花香,一般会是类似玉兰花香、栀子花香、桂花香之类馥郁浓烈的香型。
岩上的肉桂,可以以以天心岩肉桂为代表。
坑涧中生长的肉桂,香气清幽悠长,桂皮香自带奶香或脂粉香。香气潜藏于水中,深吸茶汤,方能明显地捕捉到茶香。
坑涧肉桂中自带的花香,比较接近细幽的兰花香,幽兰开深谷,细腻柔美,天街小雨润如酥,便是如斯美景。
《3》
其次,正岩茶汤的水感,是极为柔美甘滑的。
正岩,包含武夷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域。
虽然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正岩的范围一直在扩大,但是,正岩的核心区域,仍然是那么几个。
无非就是三坑两涧连线的范围之内罢了。
在这个范围之中的正岩茶,具有独特的温光水汽土气候特征。
光照是柔和的,凶猛的光线,从来照不进三坑两涧的深壑。
生活在这里的茶树,享受着独特的小山场气候。
以及武夷山丹霞地貌所赋予的独特土壤养分——独特的氮磷钾结构和其它微量元素成分。
故而,正岩肉桂的水感,都比较顺滑。
因为光照少和直射光弱的原因,正岩肉桂的汤水中,麻涩感极弱,这就让肉桂的水感显得轻柔。
喝一口茶汤,用舌细细搅和它,便能感觉到,那如纱似雾,细滑如薄岚的水感,是如此的柔滑,如此地打动人心。
尤其是生活在坑涧中的肉桂,因为坑深涧长,云雾缭绕,它冲泡出来的水感愈发鲜活,正正好应了“活甘清香”的“活”字。
是丹山碧水的钟灵毓秀之气,是坑涧窠洞的仙神精华,浓浓溶入茶汤之后,生出来的那丝天气的灵秀。
尤其,这么好的产区,再邂逅了成熟而传统的工艺。那么,这款工艺绝佳的坑涧肉桂,喝起来,水感是非常细腻的,啜饮中,软糯无物,确实有入口即化之感。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4》
第三,正岩茶的汤质,是极为稠厚的。
有了独特的山区地貌,有了独特的阳光雨雾,正岩肉桂们,焕发出了独有的神彩。
生在那特殊的环境里,它们的汤质,生出了与别处不一样的感觉来。
它们的汤感,是稠厚的。
是如何一种稠与厚呢?
就像一碗粥,熬好之后,静置一会儿。米粒们沉到了底下,面上是一层浓浓的、稠厚的米脂状的汤汁,俗称“米油”。
嗯,就是羊脂白玉表层的那种“脂”感。
单喝上面那层米油的时候,由于没有米的打搅,舌面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汤的稠,滑,浓。
一种被丝棉被包裹住的感觉。
正岩肉桂的茶汤里,便是有这种感觉。
形成这个原因,是因为,正岩肉桂的汤水,并不仅仅只有茶叶的内质,它还蕴含着茶叶吸收到的、武夷山景区里风化岩上流落的矿物质,这种物质,是极浑厚的,极浓稠的,如汤似浆的。
喝这种肉桂,感觉茶汤是可以放口中咀嚼的,是有内容的。
这,是所谓的正岩茶的“岩骨”。
当然,如果一款正岩肉桂生在坑涧里,那么,它的汤质还会更绵软一些,更细滑一些。
仿佛贴身的一层丝棉袄儿。
薄到极致,软到极致。
柔,若无骨。
《5》
第四,正岩茶的回韵,是它有别于半岩与外山的明显特征。
回甘和回韵,是正岩山场茶的验证标准之一。
所谓回甘,指的是,茶汤咽尽之后,舌面上浮起的一种甘甜的感觉。这种甘甜感,带着茶汤的鲜香与淳爽,仿佛茶汤再次回到舌面上一样。
回韵,则是一种韵味。就像空谷回音,雁过留声。茶喝过之后,在口腔与喉间留下来的一种值得回味的韵致。
回甘与回韵,它们只在好茶中才会出现。
具体到正岩肉桂,它们的回甘,是如此地迷人。
正岩肉桂的回甘,是会让口腔生津、让喉咙产生舒适感和开阔感的。
尤其是正岩肉桂里的坑涧肉桂,它茶汤里的回甘非常持久,从茶汤咽下之后,这回甘能一直存在于舌面上,停留三到五分钟,如果你没有喝下一冲茶,如果你没有吃别的影响味觉的东西,那这股美好的,清甜的,鲜香的回甘,能一直留在舌间喉头,久久不散。
像是那传说中绕梁三日而不散的香气。
且,正岩肉桂的回甘里,还带着山场的气韵,更特异的是,懂茶的人,有经验的人,还可以从山场气韵里感受到茶树的生长环境,独有的地形地貌。
比如岩石、山涧、花木的气息,闭上眼,便能感受到这株肉桂,它生活的那片山场,那阵空气。
身临其境。
而外山茶,由于地理与气候条件的双重制约,由于水土与日照的双重挤压,它们泡出来的汤水,喝着喉咙发干发紧,根本谈不上回甘。
更别提有韵致了。
《6》
之所以,正岩肉桂会有如此丰富的汤感,香气,滋味特征,与它的独特地形地貌,也有极大的关系。
武夷山,是独特的丹霞地貌。
武夷正岩产区的地形,自然地极的特色。
这些独特的地形,分为几大种。
第一种,是“坑、涧、窠”。
它们是武夷岩茶顶级的山场形态,大致是地理学上的盆地形构造,四周高山夹峙,中间有小小的盆底。
坑是较大的盆地。
涧是纵深狭长的盆地。
窠,是小小的一块凹陷。
这些奇怪的地形,拥有了独特的地理条件,也就让它们拥有了独特的小气候。
生在这些地方的肉桂茶树们,自然,也就生成了独特的香气与滋味。
第二种,是“岩、峰、岗”。
比如天心岩,比如鹰嘴岩,比如三仰峰。
这些区域,面积大,地势开阔,相较更加地向阳。
种在这些地形中的肉桂茶树,肉桂的特征更加明显,更加浓烈。
比如桂皮香,就十分浓郁,盖子上有,汤水里也有。在回甘上,还会惊艳地浮现。
比如辛辣感,在汤水里,就会很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人明明白白地尝到喝到,感受得到。
不比坑与涧里的肉桂,那股辛辣感,欲说还休,欲迎还拒。
第三种,是“洞”。
洞,是武夷山的地形里,比较特殊的一种。
像是鬼洞,玉华洞,水帘洞等等。
玉华洞面积大,开阔,向阳而生,肉桂的桂皮香也就很足,很显。
而鬼洞则属于坑涧地形,被垂直的山壁包围。幽深壑长。生出的岩茶,必然是细幽而细腻淳和的。
《7》
正岩的肉桂,喝起来是什么样子呢?
这篇文章,详细地给列位看官get到了。
当然是岩骨花香,香清甘活。
还有,稠滑的汤水,骨鲠在骨,含在嘴里,能称能掂。
是一股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风味。
明天,阿萝要给大家讲岩茶了。
一周一次的周日下午三点。
明天的阿萝会有新造型,值得期待哦。
明天的岩茶,讲的主题是,正岩茶与外山茶的区别。
大家不见不散哦~~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