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学》学习过程中,背诵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功能主治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很多人觉得背中药是个很困难的事,其实背中药有很多种方法。这里主要将两种,一种是笔者不推崇的,但目前有很多人这样操作;另一种是笔者推崇的,笔者也是这样来记忆中药的,但很多人觉得很难,成效并不迅速。
1、《中药快快记》
本书目前很多学生在使用,具体记忆方法是:编者将某味药的功效编成口诀,然后读者记忆口诀再去推出功效。在短时间的确可以记忆很多中药。下图为一例子:
更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去找到这本书看一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2、理解联想记忆法
这里主要是读者自己去理解每一味中药。就是经常所说:由性味归经推功效,再由功效推功能主治。
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很多,主要还是理解为主。比如:延胡索的一个主要功效:行气止痛,为什么笔者到现在都可以记住,因为我知道他是罂粟科的植物,所以应该和罂粟一样具有止痛的作用。
像这样共同或相近植物科属的中药功效相似,这是一个记忆中药的小窍门吧。还比如,理气药大多都是芸香科植物,那么反过来,遇见一味药是芸香科的,那你可以优先推测它有没有理气的功效。记忆中药不能一个一个记忆,要对比记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钟赣生教授说过: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中药讲究,对比用药。所以很多药物可以放在一起记忆,去归纳总结。比如:桂枝与肉桂、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附子与乌头、*芩,*连,*柏、人参,*芪与三七等等。就是说可以打破课本每一章节的束缚,把所有的中药串联起来,这样会很轻松。
SUMMER#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