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请问一下,武夷岩茶老茶客常说的这个正岩,
TUhjnbcbe - 2022/8/9 18:15:00

丨首发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客服小姐姐分享到一个客人的故事。

前两天,有位新茶友发来私信:“请问一下,这个正岩算水仙、肉桂一类吗?”

后面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位新茶友是外地来的。

六月份的时候,他在福州待了几天,然后看到不少路牌茶叶广告里,标着硕大的正岩二字。

于是,茶友就开始困惑了。

因为他对岩茶的了解不多,只知道过去是大红袍比较火,然后现在是水仙肉桂更出名。

到了福州后,和当地朋友聚在茶桌上,喝的基本也是这两类茶。

前后一相加,他就很纳闷。

这个正岩是什么意思?也是一种茶吗?算是水仙、肉桂一类吗?

照例,客服妹子给出了简答。

“正岩的话,是岩茶的山场产区划分,不是品种划分。至于水仙、肉桂的话,有正岩产的,也有非正岩产的。”

茶友听完,表示大致明了。

接着顺道说起,他在某景点喝岩茶的心得。

简而言之,茶友对岩茶的印象只有两点。

一,正岩的都好贵。

二,明明卖得这么贵的茶,我还是没喝懂,看来我还要继续学习。

最后,客服妹子给他回复一个可爱的加油表情包。

《2》

麻花听到这,也觉得这个客人很有意思。

很显然,这是个非常小白的茶友,连岩茶的基础概念都没有摸清。

甚至是将岩茶的山场概念,与品种概念,混为一谈。

认为正岩这个名字,听起来有可能是一种和水仙、肉桂差不多的茶。

其实,这并不能怪新手茶友的脑洞大开。

仔细说来,在整改岩茶恶俗花名之前,有很多岩茶的花名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取名“一口封喉”、“岩血”、“包君满意”……

当你拿到一包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茶,但包装上又贴着超级无厘头的名字时,难免会让人想岔。

尤其是先前根本没接触过岩茶的新手,从此会留下错误认识。

以为是,万物皆可是岩茶。但凡遇上名字听起来奇奇怪怪的,都可能是一种岩茶!

最开始时,遇到一泡名为“岩血”的茶,据人介绍说是肉桂。

到后来,看到一泡标着偌大的“正岩”二字的岩茶。

难免会让人误以为,这“正岩”二字说的估计也是水仙肉桂。

殊不知,这背后是商家故弄玄虚,产品信息标注不明的结果!

《3》

提到岩茶的山场,很多茶客好奇一点。

为什么别的茶叶都管它叫产区/产地,而到了岩茶这,却要叫山场呢?

显然,这又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山场”是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早已约定俗成,默认等同为岩茶产地。

在麻花的个人理解里,顶级岩茶的产地,离不开武夷山丹霞地貌独有的“丹山”。

这些丹山地形复杂,高低错落,是组成坑、涧、窠、洞、岩、峰等诸多山场的基础。

以“坑”为例,牛栏坑、倒水坑等,无一不是两旁是山,中间下凹的造型。然后在两侧山岩底部以及坑的中间,可以栽种上茶树。

有了丹山,再有了以丹山为核心的局域小气候环境,自然组成了武夷岩茶生长环境里,独具特色的山场文化!

而正岩这个概念,也是围绕岩茶山场文化诞生的。

何为正岩?

正,可以理解为正宗、核心、正源等意思。

但凡正岩山场出品的岩茶,它们统统是以岩为邻。

标志性特征是,在茶树生长的四周,能看到明显的丹山/丹岩/风化岩。

受到特殊地质条件影响,从这些风化岩身上能剥落出不少碎屑,让四周茶地土壤格外疏松、透气、富含养分。

风化壤含量丰富,能够让茶树吸收到不少养分、风味物质。

从而让产出来的岩茶,拥有独具特色的口感风味,岩韵特征明显,当茶汤过喉刹那,可以体验到丰富的口感层次。

这一点,是正岩茶有别于非正岩茶的独到优势。

话说在武夷岩茶里,正岩山场的范围,到底包括哪一些?

围绕正岩的区域划分,现如今的岩茶圈子内,争议不断,众说纷纭。

麻花查了查资料,发现正岩这个概念,错综复杂。

依照最传统的分类法,正岩的范围有限,就是指三坑两涧组成的范围圈。

这个说法,在不少老资料内可以查证。

但现在,正岩山场的范围越扩越大。

当大家将正岩范围,直接与武夷山景区画上等号后,出现了那句被大家奉为经典的评语。

“你到武夷山景点买票,看到的茶就是正岩茶!”

《4》

但熟悉岩茶的茶客们,都应该知道,这句话里包含不少打趣成分。

因为,当你买了去九曲溪漂流的票后,拿着票,坐上漂流。

你会看到,两岸除了极美的风景外,在溪边也有部分洲茶存在。

那么,这部分洲茶,和正岩茶有关系吗?

从地图范围看,它们确实包含在武夷山景区内,要买票才能看到。

但从茶树生长环境而言,这些种在溪边*泥地的茶,又怎能和正岩风化壤里产出来的茶,风味相提并论?

可以说,在岩茶范围圈内盲目认死理,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也有不少老茶客也逐渐意识到,现在的正岩山场范围仿佛是门槛放宽了。

如果是,正岩指的就是三坑两涧,是最传统的说法。“景区范围”是相对狭义的正岩分类法。

那么,随着岩茶市场商业化的推进,众多茶农、茶商们,出于个人利益和商业目的,早已不满足于“正岩茶”的狭义定义。

而是在摇旗呐喊,将景区外丘陵以及半丘陵山地,也划入正岩范围。

其中的典型,以燕子窠莫属。

历来,燕子窠被划入半岩范畴。

但自从去年,燕子窠在受访之后,知名度水涨船高。

于是市面上,出现部分巧言能辩的声音,将这些原本归入为半岩的山场,描述成正岩。

久而久之,听之闻之,大众们容易相信这些说辞。

但其实,回归到岩茶山场的本质。

麻花主张一个观点,既然武夷山景区是丹霞地貌,盛产风化岩,岩茶的“岩韵”精髓正在于此。

那为何不干脆点,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唯有产自风化岩旁,享受独特小气候的滋润的岩茶,才是根正苗红的正岩茶!

除此之外,统统不算数!

《5》

武夷岩茶的入门里,有三座大山。

一曰,山场。

二曰,品种。

三曰,火功。

新手入门,要先大概弄清三者的概念。

而岩茶高手的喝茶进阶,也往往困惑于这三点。

在很多茶客的喝茶感受里,喝懂岩茶的山场,难度堪称五颗星。

其实,要想通过一口茶汤,直接喝出这泡茶产自流香涧、章堂涧、还是悟源涧?这是脱离实际的想法。

能分出这款茶是否正岩?是否正岩坑涧茶?已经算功力不浅!

比起非正岩茶,正岩茶的内质积累更丰沛。

并且,越是接近正岩核心产区的岩茶,茶汤滋味更丰富,汤感更饱满。

越喝,越觉得“有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问一下,武夷岩茶老茶客常说的这个正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