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七月底,再访武夷山。
到天心村,寻了相识的茶农,一坐便是一整天。
茶农一点也不吝啬,各大好山场的肉桂、水仙,轮番轰炸。
茶喝得那叫天昏地暗,再一次真切感受到何为茶醉。
真是要命,平时偏爱水仙的我,连喝几款肉桂,竟然被它“和谐”了,一发不可收拾,中了一种名为肉桂的“*”。
今年的正岩肉桂,款款惊艳,从马头岩到、水帘洞到牛栏坑,每一款茶都让人拍案叫绝。
从蜜桃兄(果香肉桂)开始,便深陷其中。
蜜桃香,是它伪装的外衣,桂皮香,才是它的骨。
有了蜜桃香,肉桂仿佛是加了“糖”,新茶友都可接受。
及至喝了“小牛肉”,麻花决定独宠肉桂一个月!
忽而,特别心疼我的荷包。去年好不容胖了些,这下好了,一个新茶季,直接瘦回解放前。
试喝了这么多正岩肉桂,意外地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水感特别好。
肉桂的水感好,体现在三处。
第一、稠
第二、厚
第三、醇
稠,是汤水给口腔的直接触感,它喝起来,如同浆一般,是有稠度的。
用舌头轻轻推动肉桂的汤,会觉得它在与你逗趣,在与你嬉戏,调皮的很,又有点像在打太极拳。
有稠度的茶汤,嘴里,有满足感。
厚,是茶汤给口腔的“重量感觉”,即茶汤噙在嘴里,是有重量的,并非棉花一般,软绵绵,无重量。
醇,亦是一种极致的汤感体验,如同一杯陈酒,窖藏多年,内在物质不断醇化,酒体愈加醇香。入口,顺滑,丰腴、圆润。
原本以香气著称的肉桂,竟然也玩起了汤水醇厚,果真妖孽!
更让人叫绝的是——向来以霸气张扬著称的马头岩肉桂,今年也走了一次内涵路线,来了次汤稠水滑。
香气、水感并驾齐驱,难怪能让人缴械投降。
如村姑陈所说,今年的肉桂,怕是要将“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改写了。
正岩肉桂有如此惊艳的口感,与今年的天气有密切联系。
今年春季天气好,大体呈现三晴两雨的特点。
春雨淅沥沥下两天,而后放晴。之后又是阴雨天气,接着再放晴……
雨天吸收养分,晴天蒸发掉水分,营养物质就留下来了。
晴雨交替,内在物质相当于一个萃取、提纯的过程。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维生素等物质经过一层层地积累,达到一个相对饱满的状态,于是就有了今年正岩肉桂醇厚、稠滑的口感。
(年武夷山3月天气统计)
(年武夷山4月天气统计)
且在今天4月7日、8日,武夷山还迎来了一次倒春寒。
倒春寒天气的出现,也促使茶树形成独特的品质。
这些在倒春寒之下的茶树,为了能抵抗外部的寒冷,会调动全身的力量,从根部汲取能量,使得细胞内液的含量增加,以抵挡低温。
(细胞内液,就像我们平时穿的羽绒服,主要作用是避免被冻伤。)
细胞内液含量增加,为茶叶品质加分。
扛过倒春寒的考验,肉桂的汤感,变得更醇、稠、甜。这也算得上是天时的一种体现,毕竟清明节后还有倒春寒,并不是年年都有。
喝水帘洞肉桂和悟源涧肉桂时,觉得汤稠水滑是常态,毕竟坑涧里的茶,经过水分的滋养,汤水偏柔和。
可遇到马头岩肉桂也有如此稠厚的汤水,可不是令人惊艳么。
肉桂,向来以香气著称。
今年,它竟然抢了水仙的饭碗,这可让水仙茶情何以堪?
罢了,只好祭出水仙的终极武器——老丛水仙与之一较高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今年坐收渔翁之利的,不正是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